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四章脱颖而出4巧打价格仗
市场竞争是企业各种要素的竞争,而产品价格作为市场信号,蕴涵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综合,体现了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和营销价位策略,是决定竞争胜负的一个很重要很敏感的因素。黎珊玉经常讲:“价格的合理降低,象征着这个企业的兴旺。”可见,相同的品种和质量的产品,在同一市场上竞争,谁的价格高,谁就会被市场淘汰。 通城砂布厂建厂初期,市场是省内外几个大厂的天下,价格也是这些老大们说了算。黎珊玉通过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详细分析,确定了低成本、低价位的竞争战略,走低价运行,进入市场的路子;避开大厂控制的一、二级市场,优先占领三级批零市场;狠抓科技创新,生产一批质量好、成本低、价格非常低廉的产品,通过三级经销站进入市场,逐步打开销路。通城砂布厂就是在这种低价运行、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国涂附磨具界曾长期呈现“诸侯纷争”的格局,高峰时有近200家生产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市场需求约束和结构调整的影响,业内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如果不能在竞争中取胜,就会被淘汰出局。 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又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闯过来的黎珊玉,深谙价格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他采取得力措施,创造了通城砂布厂的价格优势,与同业厂家打起了价格仗,牢牢地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 价格优势来源于低成本产品,黎珊玉便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一是依靠技术革命降低生产成本。通城砂布厂建厂初期,在国内首创用化纤布代替纯棉布,用平纹布代替斜纹布,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用全树脂胶、半树脂胶代替动物胶、油漆,生产砂纸、砂布、砂带等产品,明显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胶是用量较大的原材料,每年达1万吨。厂里原用的是动物胶,完全靠外购。后来用半树脂胶、全树脂胶代替动物胶,综合成本下降了6%~7%。仅此一项,降低成本1000万元。 二是依靠倒逼成本法降低成本。说白了,就是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成交价位,再下降5%向客户供货。即先定售价,再分解成本。通城砂布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典型的“小行政,大管理”的厂子。全厂1400人,但管理人员连厂长、副厂长在内,只有22人,办公用房只有100多平方米,较好地压缩了管理成本。锁定消耗指标。厂部对各部门、生产车间,实行严格的倒逼成本法管理。厂部先制订本企业单位产品目标成本计划控制指标,同时参照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和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与同行业竞争对手产品售价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出产品实际控制执行的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指标制订后,落脚于分解实施。黎珊玉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办法,将各项成本控制指标按照成本项目及其构成要素,逐项分解到有关部门、分厂、车间、工序班组、机台、岗位和个人。锁定原辅材料采购渠道,对生产部门,将万扎砂布耗胶、耗纸、耗漆、耗砂、耗电等逐项分解到车间,车间又逐项分解到班组、岗位和个人。对供应部门采购原材料,厂里不仅规定数量、进价、性能、生产厂家,而且还规定运输方式、贮存方法与贮存期限。 三是依靠延伸产品产业链,减少中间费用,降低成本。多年来,通城砂布厂围绕产品生产需要,配套建立了一条龙的原辅材料生产基地。比如:投资一个多亿,先后建成棉纺织布厂、甲醛厂、造纸厂、包装车间、磨料车间、化工车间,减少了中间费用,控制了成本,有效地平抑了原辅材料的价格上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1986年,通城砂布厂由于在“三代替”方面获得巨大成功,不但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出来的耐水砂纸,把市场价格由原来的每张0。4元,降到每张0。19元~0。24元。这一特低价格产品一上市,横扫千军如卷席,使许多砂带厂纷纷倒闭。1990年一季度,全国砂布、砂纸价格上涨,居高不下。有的厂家趁机上调价格,通城砂布厂却果断地把产品价格下调5%~10%,进一步使市场得到迅速扩张。1994年,棉纱、金刚砂、纸、胶等主要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导致生产成本急剧攀升。通城砂布厂坚持生产管理服从于低价位竞争的营销战略,立足于内部挖潜,广泛开展以“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为重点的节能降耗活动,使产品成本平均下降20%,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低价优势。 1996年,因受“泡沫经济”影响,国内外贸易处于高峰期,不少生产商再次提价。通城砂布厂又打出降价5%的招法,收到了神奇的效果。此后,连续出现了全球性通货膨胀、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许多生产者折戟沉沙。通城砂布厂则靠走红时期让利结交的朋友,渡过了难关,且生意愈做愈红火。 通城砂布厂在近20年的经营中,针对市场产品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实行了不同的价格政策:低档产品低价竞销;优质产品优价创利;对大客商让利促销,保住主渠道;对一般顾客平价供货,让其平等竞争;老市场价格求稳,新市场随行就市,薄利或保本销售。有时为了拓展发展空间,甚至不惜做赔本买卖,牺牲眼前利益,换取长远利益。通城砂布厂利用灵活的价格政策,赢得了众多客户。 1991年,有个叫李树民的泰国商人,通过湖北省机械进出口公司与通城砂布厂做生意,报价却低于厂里的产品成本价,一个货柜的产品要亏损5万多元。业务员将此事向黎珊玉作了汇报,黎珊玉经过深思熟虑后拍了板,决定做这笔生意。他说:“做这笔亏本生意,为的是以退为进,先亏后赢,打进泰国市场。第一笔生意给对方发了6个货柜的货,共亏损30余万元。半年后,泰国市场通过李树民给打开了,价格也逐步回升,订单也逐渐增加了。一年后,通城砂布厂的产品不仅完全占领了泰国市场,还打进了东南亚市场,赢得了一个年销售额500万美元的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