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章坎坷岁月1善良斋女
通城县城西南面大约20公里处有个牌合村,牌合村有个牌楼冲,这里坐落着一个小小的村庄,住着黎姓十几户人家。 明朝末年,黎氏家族有个秀才发了财,做起了一片房屋,颇像古庄园建筑。院落,石凳、石沟、石天井,堂屋高大,巨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可谓是“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屋外,青砖到檐,石门、石窗、石板路,青瓦盖顶,垛墙斜伸。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俯视屋顶,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黎姓家族中有个叫黎拥宾的,其妻姓李名寿珍,为枫树畈太学生、大财主李作仁之女,可谓大家闺秀。光绪二十七年,16岁的李寿珍嫁到牌楼冲,为黎拥宾之妇。她眉清目秀,脸庞胭脂般红润,勤劳俭朴,温顺善良,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黎拥宾和李寿珍两人,知书达理,男耕女织,相敬如宾。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黎祖贤。第四年,李寿珍又怀上了孩子,真可谓家和万事兴。 天有不测之风云,厄运悄悄降临到这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之中。 忽一日,黎拥宾病倒了,发着高烧,身上冒出许多红点子。老年人说,黎拥宾得了“痘”症了。这种“痘”症在当时可谓不治之症。加上通城闭塞,到哪里去求医问药呢?这可急坏了年轻少妇李寿珍,她到处请郎中给黎拥宾治病。郎中也就那么个水平,怎么治也不见效果。本来李寿珍是不信迷信的,在众人的规劝下,她也请来了“马脚”驱鬼祛邪。黎拥宾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撇下了李寿珍、年幼的孩子以及未能谋面的遗腹子,撒手人寰。李寿珍痛不欲生,趴在黎拥宾身上哭得死去活来。不谙世事的黎祖贤才两岁多。他站在黎拥宾身边哭喊着“爹”,一边喊一边用小手不停地去扒父亲的眼睛和嘴巴。然而,爹的眼睛扒开又合上,再也睁不开了。这情景让在场的父老乡亲无不掉下同情的眼泪。 在万分悲恸之中,李寿珍办完了黎拥宾的丧事。 次年,李寿珍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取名黎祖德。 李寿珍为了两个孩子,发誓终身不嫁。为了表示自己的守节心志,她带着两个孩子上七峰庙吃斋。在庙里,她白天念经,晚上刺绣,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计。两个孩子也随母亲读些经文,认识了许多字。 又过了5年,李寿珍的姑母生背花疮,久治不愈,疼痛难忍。郎中说,只有割股补疗。郎中说过之后却没有人反应。前去看望姑母的李寿珍知情后,主动请求郎中割自己身上的肉给姑母补疗。郎中有些犹豫。李寿珍催促说:“叫你割,你就割,别磨磨蹭蹭的。我年轻,割一小坨肉很快就会长起来的。”在李寿珍的再三请求下,郎中完成割股补疗,姑母的背花疮这才痊愈了。 无独有偶。不出3年,李寿珍的母亲生了对嘴疮,久治不愈,又需割股补疗。还未等郎中开口,李寿珍悄悄地向郎中提出,要割股给母亲疗疤。母亲做完补疗后,身体迅速康复。 李寿珍的善良举动在十里八乡广为流传,连县令也知晓了,赐“百世流芳”匾额一块。并撰文赞曰:懿哉贤母,慈善温良。年甫十九,不幸夫亡。痛心疾首,守节居孀。抚育二子,艰苦饱尝。上庙斋戒,赐福无疆。割股两次,名震隽阳。邑侯赐匾,节孝颂扬。巾帼典范,百世流芳。 好一个贤惠善良的斋女啊! 李寿珍何许人也?即为本书主人翁黎珊玉之祖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