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一章坎坷岁月2苦难童年
李寿珍带着两个苦命的孩子,在七峰庙一呆数年,虽说清苦,却也安静。孩子渐渐长大了,在庙里难以生存下去,她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到村里。读过经书的李寿珍,眼光比别人看得长远些,决定让孩子去学点谋生的活计。长子黎祖贤,15岁出去拜师学裁缝。次子黎祖德,15岁出去跟人学做糕点。民国十五年,李寿珍为长子黎祖贤娶了媳妇,三年后又为次子黎祖德成了家。次子黎祖德的屋里(妻子)叫李葆寿,是李寿珍娘家的一个侄女儿,枫树畈李仲恒之女。李仲恒家是财主,有钱。李葆寿嫁到排合村排楼冲黎家时,李仲恒陪嫁了三石田地。黎祖德结婚后,就和李葆寿一起进城开糕饼店,做些麻饼、米糕、麻花之类的食品,自产自销。加上乡下有田地出租,日子过得也还惬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日本进攻中国,中华民族一下子跌入黑暗的深渊。次年,日本侵略军攻下武汉,并以重兵向鄂南推进。同年十一月,湖北省边陲重镇通城沦陷。日军占领通城之后,到处烧杀、奸淫、掳掠,惨无人道地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以杀人取乐,嗜血为欢。在沦陷区,日军肆意掠夺物资,凡日伪军所需的粮食、柴草、竹木、棉花、苎麻,以及破铜烂铁之类废品,均由伪政府下令所属区乡保甲,按户摊派,或挨门逐户搜缴。日伪军还垄断了食盐、火柴的专卖权,老百姓连盐都没有吃的。更为残酷的是,日伪军还在食盐中掺放异物和投放有毒物品,使绝大多数人食用后或患疟疾,或生毒疮,重者丧命。通城和其他沦陷区一样,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民国三十年(1941年)腊月,是沦陷区老百姓最难熬的日子,饥寒交迫。年关临近,日伪军加紧搜刮民财。牌合村又与城关邻近,日伪军三天两头进村入户骚扰,老百姓日夜不得安宁。这时,李葆寿已有8个月的身孕。黎祖德为了保证李葆寿安全顺利地生下孩子,趁天黑偷偷将李葆寿送到比较偏僻的枫树畈娘家去了。李葆寿她娘为了确保女儿的安全,将她藏进一间堆放柴草的厢房里。 腊月廿九日,也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虽在沦陷区,毕竟是过年了,中午吃年饭的时候,一些有钱的人家放起了鞭炮,给沉闷的枫树畈平添了几分节日喜庆的气氛。傍晚,家家户户,大人们纷纷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分别贴上红纸,摆到堂屋的神龛前,烧香祭祖。孩子们提着竹编纸糊的小灯笼,挨家挨户地去辞年,欢欢喜喜地抱回一些麻花、米花糖、芝麻糕之类的食品。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全村男女老少集中到大门口“出行”。一阵鞭炮放过之后,人们踏着浓浓的硝烟,挨门逐户拜年道贺。 李葆寿没能享受到这种氛围带来的快乐,她躲藏在柴草房里,一日三餐由母亲送给她吃。吃完之后就孤独地躺在地铺上,默默地祈祷肚子里的孩子平安出世。她不能露面,生怕有人走漏消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李葆寿前面已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黎银城,老二叫黎金海。她打心眼里想生个闺女,于是就事先给肚子里的孩子取了个女孩子的名字,叫珊玉,意为她的掌上明珠。 大年初二,在一阵痛楚的呻吟声过后,一声尖锐的啼哭打破了柴草房的宁静,黎珊玉来到了这陌生的人间。李葆寿和黎祖德抬头一看,是个男伢,多少有些失望。 李葆寿在娘家一直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春天是大自然的花季,而对穷苦百姓来说,则是难熬的春荒。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愁下顿。李葆寿和黎祖德不好意思再在娘家呆下去了,抱着小珊玉回到牌楼冲。 黎祖德的兄长黎祖贤,三十多岁就患上了痨病,生了两个女儿,就再也没生育了。他恳求弟弟黎祖德把老大黎银城过继给他做儿子。黎祖德和李葆寿见兄长无儿续后,怪可怜的,也就答应了。那年代,痨病是不治之症。为了治病,黎祖贤花光了家里的钱财,可痨病还是久治不愈,最终含恨九泉之下。黎银城又回到家里来了。黎祖贤死后,妻子待长女出阁后,自己也改嫁了;次女给人做了童养媳,受尽了折磨。黎祖德不忍心让侄女遭罪,花钱把她赎了回来。 1945年是黎家灾难性的一年。这一年8月日军宣布投降。投降之前日军做垂死挣扎,更加残暴地残害老百姓。日军撤走后,国民党军队又时时骚扰,地方革命军奋起反抗,战事频频发生。 城关的生意不好做了。这一年,李葆寿怀上了老四,又患上了痨病,身体十分虚弱。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黎祖德只好离开城关,回到了牌楼冲。谁知青黄不接的时候,黎祖德的娘李寿珍病倒了。很快,这位含辛茹苦了一辈子的老人就离开了人世。 屋漏偏遭连阴雨,破船又遇顶面风。 同年下半年,李葆寿生下老四后,病情急剧加重,三个月后也离开了人世。丢下了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 李葆寿临终前,让黎祖德把三个孩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孩子,娘不行了,娘没把你们养大,娘对不住你们。你们可要听爸的话啊!” 三个孩子一齐跪在娘跟前,哭喊着:“娘,你不能死啊!你不要丢下我们,我们离不开娘啊!” 母亲的呻吟声、父亲的哀叹声和孩子们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屋里的空气凝固了。 才3岁的小珊玉,伸出小手抚摸着娘瘦削的脸庞,说:“娘,你不能死啊!你要等我长大,我要去当医生,给你诊病。你不能死啊!娘,你要等我,好吗?娘!” 李葆寿摸着小珊玉的脸说:“傻孩子,娘享不了你的福,娘没那好的命。”然后,她吃力地伸出骨瘦如柴的手,挨个抚摸着三个孩子的脸,最后有气无力地说:“孩子……小弟……才刚出世……我怎么舍得丢……丢……下他呢?你们大些……可要照顾好……小弟啊!孩子……娘舍不得丢下……你们啊!你们一个个……都是娘心头上的肉啊……娘对不住你们……”说着说着,只见她那只举起的手突然垂了下去,眼睛也闭了。 孩子们见娘闭了眼,站起来扑向娘,大声嘶喊着:“娘,娘,你不能死啊!你不能丢下我们,我们要娘啊!” 在孩子们的嘶喊中,李葆寿终于又睁开眼来,无力地扫视了大家一眼,目光最后落在黎祖德脸上。这时一个微弱的声音,游丝般仿佛从天籁中飘来:“祖德……我……我……对不起……你们……黎家……孩子托付给你了……我一个人走了……我到阴间……会保佑你们的……”说完,李葆寿就闭上了眼睛,再也没睁开来。 女人死了,黎祖德就像天塌了一样,整个身心都崩溃了,脸瘦了一圈,双眼凹陷下去。不出一年送走了两个亲人,背下了一身的债,黎祖德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把李葆寿陪嫁过来的田地卖了。老四才三个多月,一个大男人怎么带一个吃奶的孩子?正好这时奶娘想要这个男孩做崽,黎祖德忍痛割爱,就把老四给了奶娘。 在牌楼冲,黎祖德什么都没有了,只好带着三个儿子进城谋生活。进城后,他和别人合伙开了家“协和糕点斋铺”。没有钱投资,他就以手艺入股,收入也能应付一家人过日子,只是一家四口没地方住。城关有个叫“关神殿”的庙,庙主是李寿珍当年结拜的同门姐妹,人们管她叫“保大妈”。她知道了黎祖德的处境后,主动上门让三个孩子住进了“关神殿”里的马房。马房里就一匹木马,是关公骑的,还有一尊叫周仓的菩萨。三个孩子白天到父亲店里玩耍,晚上到马房里睡觉。黎祖德常去看他们,给他们讲关云长和岳飞的故事,讲《水浒》、《西游记》的故事。 黎祖德受母亲的影响,一生为人善良,做人的准则是: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一次,有个衣衫褴褛的老婆子,带着个小孩子来到店前要饭。小珊玉将芝麻饼给了她4个,然后怯生生地望着父亲。黎祖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微笑着对小珊玉说:“佛门无边,恩泽似海,行善积德,普度众生,善哉善哉!”小珊玉听后开心地玩去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通城解放。 1949年,通城县解放了,黎珊玉欢欢喜喜地上了小学,享受到了穷苦人翻身做主人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