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五章激流勇进6关键的第二跳
1996年,通城砂布厂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了,销售额达到了两个亿,已经在全县,乃至全市企业中玩龙头了。然而,产品还只是停留在中、低档的耐水砂纸上。黎珊玉想:一张耐水砂纸有什么了不起,几年后别人都会做了,我们就没饭吃了。黎珊玉心中充满了危机感。 一天,黎珊玉从一张信息内参上看到国外涂附磨具权威厂家到中国来办厂的信息。从这则普通的信息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商机。他感觉到,国外涂附磨具渗透进来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随之而来,新产品也将源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我们还固守着一张耐水砂纸,那无疑是坐以待毙啊!他决定冒险上砂带。当时全国进口砂带生产线只有一条半,即郑州砂带厂有一条,上海砂带厂只有半条。黎珊玉看到了砂带产品潜藏的希望,要想独占鳌头,非上砂带生产线不可。 黎珊玉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早在1986年他就开始了对进口砂带生产线的关注,特别是对郑州市进口砂带生产线的关注。他前后到这家砂带厂参观了三次。每次参观,他的双眼总是不停地四处搜寻,整个工厂的所有生产流程,都逃不过他那双敏锐的眼睛。 参观进口线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厂家如临大敌,把生产线停下来,收拾得干干净净,操作工夹道欢迎,前面两人后面两人关照着。砂带厂的领导还特别交代:其他厂长来参观可以,通城砂布厂的厂长来了特别要盯紧。第一次看了,第二次看了,第三次看了,黎珊玉心里就有谱了。黎珊玉说:“看别人的生产线,一眼盯着了,就知道个八分谱了。”第四次黎珊玉再去该厂参观时,他们听说通城砂布厂想上砂带生产线,就婉言谢绝了。 经过10年的酝酿,黎珊玉主意已定,下决心上砂带生产线。1996年5月,黎珊玉凭记忆绘制出了一张砂带生产线的草图交给黎桂林,让他主管这条生产线项目。决定投资2195。6万元,研制开发砂带生产线。 2195。6万元,当时是一个什么概念?2195。6万元可是当时通城砂布厂的全部家产啊!这个消息一传开来,整个通城炸开了锅。 有人说:“这下赌大了,通城砂布厂完蛋了,通城砂布厂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有人说:“凭黎珊玉自己画的一张草图,就要花2195。6万元钱自制砂带生产线,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隽水镇(当年的城关公社改成了隽水镇)的一个领导也说:“通城砂布厂搞得好好的,这个黎珊玉是不是发疯了,非要把好端端的通城砂布厂搞垮不可?” 黎珊玉认定的事他要一干到底,谁也动摇不了他的意志。 黎珊玉挂帅,黎桂林主管,杜醒国负责技术,他们带着通城砂布厂的干部职工,向新的科学高峰攀登。 分管砂带生产线项目的副厂长黎桂林,面对这一投资大、项目技术含量高的跨世纪的工程,行伍出身的他没有畏缩。他身先士卒,日夜劳碌奔波,搞基建,制设备,督安装,忙得不亦乐乎。 杜醒国是黎珊玉从破产的县轴承厂要过来的工程技术员。他初进通城砂布厂,虽说过去对机械加工技术比较娴熟,但是隔行如隔山,对涂附磨具制造工艺却一无所知。他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穿梭于各车间,认真学习涂附磨具制造的有关技术,刻苦学习有关书本知识。黎珊玉让他负责砂带制造线的设计、制造、安装。一没有可供操作的图纸(仅仅只有一张黎珊玉凭记忆画出的草图),二没有现存的设备供参照,此前连整个砂带生产线的大致模样都没有看见过,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看过洋砂带生产线运行的黎珊玉,又凭记忆画出了工艺流程草图,并指点他设计一条300米长的烘道。杜醒国在黎珊玉的指点下,反复研究砂带的制造工艺原理,从绘图到车工、铣工、刨工、钳工的工作顺序安排,从底胶机、复胶机、揉曲机、基本处理线到整体线的安装,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在300多个日日夜夜里,杜醒国每天一大早从家里出发,骑上一辆老式自行车到通城砂布厂,来回十多里路,不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常常工作到深更半夜。 工艺配方也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关口,如果稍有疏忽,就会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工程技术员罗俊在黎珊玉的亲自指导下,细心琢磨,反复试验,认真操作,终于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到了预期效果。 1997年5月1日,是砂带生产线第一次试产的日子。头天晚上是一个倾盆大雨之夜,把砂带生产线日夜挂在心头的黎珊玉冒雨来到砂带车间,现场指导,出谋划策,一直和工程技术人员战斗在一起,工作到深更半夜。然而,这次试产失败了。黎珊玉没有责怪工程人员一句话,而是和他们一起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接着,他们找漏洞,查问题,想办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又历时3个多月,到8月12日,砂带生产线终于试产成功了。砂带从生产线上出来了,欢快地出来了!如细细的绒丝织成的地毯,如天空中迎风飘荡着的彩云……此刻,全厂一片欢腾,许多人脸上挂着激动的泪花。黎珊玉眼里也有泪光在闪动,要知道,这100多个日日夜夜,每天晚上他都在车间里干到凌晨一两点钟啊! 黎珊玉和他的伙伴们创造的国内第一条砂带生产线,经专家鉴定,在工艺性能上超过了国外引进的砂带生产线。砂带投入市场后,立即赢得了极好的声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举打破了国外砂带生产线的垄断地位,还把市场上漫天要价的洋砂带的价格压下50%左右。 黎珊玉带领员工自制出国内第一条砂带生产线,成为了通城砂布厂发展史上关键的第二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是与收益成正比的,大风险可以获得大收益。只有敢于冒大风险的人,才会成就大事业。然而,风险毕竟是风险,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商场上的冒险类似赌博,但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胜算的判断和全身心的努力。既然决心冒险一搏,仅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计划周密,部署得当,措施得力。 黎珊玉又一次成功了,他又将通城砂布厂朝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是的,成功会给人一种暂时的激动,甚至给人一种飘荡的感觉。黎珊玉不是不懂得享受人生的悠闲,然而他更喜欢挣扎、奋斗和一往无前地征服困难。他需要不断地挑战。 黎珊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有了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他的信心一点一点地开始膨胀起来。他觉得这个世界在他的面前已经小了许多,他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去闯荡,闯荡出自己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