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五章激流勇进5抗击洪峰
1994年,一场人为的洪水威胁着通城砂布厂。 这一年,全国不少地方见砂纸、砂布赚钱,小型砂布厂蜂拥而上,光是通城这个小县城就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十几家。小型砂布厂的蜂拥而上,犹如洪水一般涌来,对通城砂布厂进行猛烈的冲击。这些小砂布厂最缺的就是技术。他们四处寻找技术人才,把目光都盯到通城砂布厂仅有的几个技术骨干身上了。他们千方百计地想从通城砂布厂窃取技术,挖走人才。 青年员工罗俊,1990年从化工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通城砂布厂工作。当时,被安排在水砂车间,每天除协助师傅领料、配料外,主要负责把配好的胶料,从一楼配料室挑到二楼面油岗位。在工作空余时间,他结合自己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刻苦钻研胶粘剂配制工艺。黎珊玉知道后,认为罗俊是一块可用之才,破例把他调到化验室,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让他接受系统训练,送他外出学习深造,掌握了全厂的配料技术。罗俊成了通城砂布厂的土工程师。于是,他成了这些小砂布厂厂长们眼中的猎物。 一天上午,一位小砂布厂的负责人揣着5万元钞票,找到正在上班的罗俊说:“小罗,请你到我们那里去当技术厂长,待遇比你这里高。”说到这里,他从包里拿出一摞百元钞票,往罗俊面前一放,接着说:“这5万元现金,是我给你的见面礼。” 面对诱人的5万元现金,罗俊先是一愣,心里想:去了你那砂布厂,固然可以搞富一个小家,但通城砂布厂这个大家就要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个人把人格丢了,今后还怎么生存下去?我宁愿拿低薪,也不愿去拿那背信弃义的“厚禄”。想到这里,他冷眼打量来人,正告他说:“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一切的。我的技术是在通城砂布厂学的,只能为通城砂布厂搞技术。我哪里也不去。” 那个负责人还是软磨硬蹭,罗俊心里烦透了,叫来了保安人员,把这位不速之客给轰走了。 事后不久,这位小厂负责人见收买不了罗俊,又想从技术工人那里下手。他打听到一个技术工人的姓名后,让一个与他熟悉的人找到他家去。先是以高工资引诱他,他拒绝了。再是想让他泄露技术机密,又遭到他的拒绝。那个人见他软的不吃就来硬,威胁他说:“你不要不识好歹,除非你不想在通城这个地方呆了。” 赤裸裸的讹诈、威胁。 这位技术工人不屑一顾。他慷慨激昂地回答:“你吓唬我,我不怕你,就是杀了我,我也不知道。” 那个人恼羞成怒,临走时丢下一句话:“你等着瞧!” 后来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黎珊玉耳朵里去了。黎珊玉问他:“你咋有这么大的勇气?” 这位技术工人平静地说:“如果我把技术告诉他们了,那我们的几百号员工将来吃什么?” 黎珊玉听到这朴实的语言,感叹地说:“有你们这些好样的通城砂布厂员工,咱们通城砂布厂将地久天长。我谢谢你了!” 1995年,一场真正的洪水淹没了通城砂布厂。 这一年的7月1日,通城县城遭受到特大暴雨袭击,河水猛涨,秀水上游的一座水库堤决坝溃。由于通城砂布厂地势较低,洪水以1米多高的浪头冲了过来。浪头破墙而入,顷刻之间,通城砂布厂淹没在1。5米深的洪水之中。 上午9:30的时候,黎珊玉正在隽水镇开会,忽然接到通城砂布厂打来的告急电话。电话里说:“厂里淹水了,你赶快回来。”当黎珊玉火速赶回砂布厂时,厂里已是一片汪洋,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和原材料仓库全泡在洪水之中。一时他不知所措。车间里的纱锭、棉布,仓库里的砂布、砂纸、化工材料,都是不能沾水的呀!这水一浸泡就全都完蛋了。怎么办?怎么办?难道砂布厂就这么完蛋了? 工厂成了一片汪洋,黎珊玉心疼了,他感到心在被撕扯,鲜血汩汩地流淌…… 正当他焦急万分之时,透过被洪水淹了一大半的车间大门,黎珊玉看到车间人头攒动。不一会儿,黑压压的人群涉着齐胸深的水走出车间大门。男职工吃力地抬着机械,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向高处转移。女职工用头顶着棉布、砂纸、砂布、纸箱,在洪水中缓慢地行走。把材料和成品转移到安全地方,旋即又转身奔向车间。黎珊玉鼻头一酸,泪水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多好的员工啊!他感到眼前一亮,有了他们,砂布厂有救了。 忽然,黎珊玉想到老砂布厂厂房建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因缺钱缺材料,做的质量也不好,有些已成了危房。危房浸泡久了,倒塌了怎么办?伤了员工怎么得了?情急之中他大声呼喊起来:“是党员、是干部的都过来。” 20多位党员干部聚过来了。 黎珊玉对他们说:“厂房被洪水浸泡后危险,你们赶快去车间,让大家撤,决不能有一个人员伤亡。” 说完,黎珊玉带着20多个党员、干部,分成四组,手拉手逐个车间去叫职工撤。职工这个时候谁也不听调遣了,他们哭着说:“黎厂长,我们不怕死,我们要与砂布厂共存亡,没有这些设备和材料,砂布厂就真的要完了。”任黎珊玉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无可奈何的黎珊玉只好带着党员、干部,率先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去了。 洪水还在咆哮着,肆虐着…… 勇敢的玉立员工无所畏惧,他们英勇地与洪水搏斗,没有任何人后退一步。 谁曾想到在抗洪抢险的队伍中,竟然有17名身怀有孕的女职工。她们一个个浑身湿淋淋的,腆着大肚子,在水里肩扛着物件,步履蹒跚地走着,赶都赶不走其中任何一个人。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啊!连赶来救援的武警官兵见了,都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这次洪灾,使通城砂布厂蒙受了865.3万元的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厂里动员干部职工开展爱厂储蓄活动。一周之内,竟然筹集生产资金350多万元。 在全厂恢复生产动员大会上,黎珊玉回忆起抗洪救灾的情景,望着群情激昂的员工,喉咙哽住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热泪。他边流着泪边说:“同志们,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砂布厂。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黎珊玉。作为厂长,我感谢大家了,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我特别向在洪水中和大家一起抢救物资的17位孕妇表示诚挚的感谢!你们是砂布厂真正的主人。现在我心里有底了,砂布厂不管遇到天大的困难也垮不了。” 当年17位“黑市婆娘”艰苦创业,而今17位孕妇抗洪救灾。“17”,又一个“17”,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在这里闪闪发光。这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了,而是一种耀眼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