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章无悔人生4苦读中升华)
人们常说,大凡一个成功者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贤内助。 黎珊玉却与此无缘。对他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遗憾之事。 黎珊玉和他的爱人分居有10多年了。我不便问及他家庭之事,我不忍心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痛楚。问及他的亲朋,也都回避。我只能猜测:也许是家人对他有诸多的不理解,诸多的误会;也许是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没功夫顾及家庭,让妻子受了过多的委屈;也许是黎珊玉倔强的性子太不饶人,也许他们的结合原本就是一个错误……然而,黎珊玉仍然维系着这个名存实亡的婚姻。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吗?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过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勇气和牺牲精神的。我们且不去追究它吧! 分居赐给黎珊玉的礼物是孤独和寂寞。“夜阑寂寞无人语,独倚寒藤数残星”。“楼亭一壶酒,四座三席空。举杯邀明月,对吟唯清风。无奈自斟饮,三杯成醉翁。”这些诗句都是他自己对孤独和寂寞的真实写照。而孤独和寂寞却成就了他的事业,使他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有思想的企业家。 每到深夜,只要黎珊玉没出差,他书房的灯总亮着,而且熄得最迟。灯光下,黎珊玉或读书,或思考,或写诗,或作文。 每天清晨,只要黎珊玉在家里,便早早起床,清扫房间、亭台,然后开卷读书。 读书、学习、写作,已经成为黎珊玉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求,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他孜孜不倦地吸取、发掘、探索着,从书中汲取战胜困难、跋涉人生的勇气和智慧。 黎珊玉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执笔写作,或文章,或日记,或诗词。无论怎么忙,他都要留下些痕迹,或感慨万端,或寥寥数语。那些内容几乎都离不开玉立公司的话题,离不开对人生的感叹,而那笔调又总是浓浓重重地闪现、渗透着一股昂扬和力度。其实,他不仅仅只是在写作,他还敞开心灵的窗户,自己同自己交流,自己同自己谈心。 黎珊玉做学生时就爱读书。他特别爱读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书。如孔丘、孟轲、荀况、庄周、许行、李耳的文章,以及宋人的《三字经》。爱读伟人的著作,特别是毛泽东的著作,真可谓是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受益匪浅。爱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对古典诗词、楹联尤为喜欢。他喜欢写诗作文,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商界的信息动向、公司的重要事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是他的写作内容。这些信息一旦进入他的大脑,就成为他思考的原始素材。大到战略上、宏观上的决策,小到战术上、微观上的具体措施,通过加工提炼,然后得出具有思想性、前瞻性的结论和措施,指导企业的工作。如理论文章《认清形势加强学习鼓足干劲促进发展》、《发扬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我说人生观》、《决战商海》、《突破管理》、《车间管理的三把金钥匙》、《持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玉立幸福园》、《忠诚是成功的主要保障》、《如何当好一把手》、《谈销售买断制》、《涂附磨具市场分析及对策》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理论文章和经验之谈,既教你怎么做人,又教你如何经商。 正如杨亚辉在《人性的光辉》一文中所云:“这些文章并非无疵可求,但一定是凝固了的正确思想,结晶了的实践经验。从这些文章中,可以读出一位跋涉者一行行奋力前行的带血的足迹;体验一位献身事业者哭过长夜后可以忍受别人根本不能忍受的困苦;领略一位成功者精神世界对现实的高度超越;感受一个灵魂时常背负着屈辱的重负,却一直在默默地无私奉献。” 黎珊玉的诗词楹联写得很有灵性,同样并非无疵可求,但绝对写得有真情实感。有的气势磅礴,豪情冲天;有的情意缠绵,催人泪下。前面我已在“玉立文艺”一节中列举了一些,如“从纵向看”之中每年的春联,皆出自黎珊玉之手。 黎珊玉好读书,可谓博学多才,这在企业家行列中是不多见的。他写文章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对作家来说不足为奇,可对一位日理万机的企业家来说,不得不令人叹服。更令人佩服的是,黎珊玉写文章不需要选择环境,只要有了写作冲动,会上会下,旅途饭店,茶余饭后,随时随地铺纸弄墨。有一首调寄《渔家傲》的词,就是黎珊玉在郑州边开会边写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他了解到涂附磨具国内企业强争,国外企业入侵的严峻形势,感慨万千,立即伏案写了起来。这就是《渔家傲 中原逐鹿情景异, 佳音雁北无留意, 四边群强连崛起, 风云激, 羌笛声声拒无计。 最忧昔日壮心已, 黄汤入肚人已醉, 自掘陷阱铺满地, 非儿戏, 一步闪失千人泪。 黎珊玉的诗词几乎都是有感而发。如《沁园春 红色边陲, 山河气壮, 民风淳良。 历千年古镇, 地接四方。 北通辽燕, 南极粤湘, 人杰地灵, 名士辈出, 御史尚书状元郎。 抗倭寇, 数八百壮士, 万古流芳。 莫说山深蛮荒, 有奇才将帅献衷肠。 看玉立公司蒸蒸日上, 顶天立地, 两千儿郎, 造势犀利, 誉满八方, 直指世界前三强。 战犹酣, 擂阵阵战鼓, 势不可挡。 又如《清明扫墓》: 夜夜孤灯伴我眠, 昨夜烦躁倍熬煎。 顿觉心有未了事, 清明依情撞心间。 老父瑶台殷切盼, 儿女不孝父心悬。 灯油耗尽无悔怨, 殚精竭虑笑九泉。 奈何天命强排定, 同根黄连一脉传。 达旦难干思念泪, 唯携儿孙挂纸钱。 又如《回胡先生》: 拜读胡涂先生《犀利快报》第六期上的佳作,敝人感慨万千,人生以知己为幸。胡先生透过现象表达了敝人心声,传递肺腑真言,令我热泪盈眶,深感人间自有真情在,感慨之余,步韵奋笔草就一纸,以报知遇。 岁月如丝吐芳芬, 悠悠往事演人生。 父子苦度炎凉日, 孤草难抵冰雪侵。 风尘浪迹天涯路, 霜剑难移孝和忠。 同是苦根方达意, 万种情愫有知音。 劳碌奔波度光阴, 呕心沥血哺儿孙。 人生如戏良苦短, 荣华富贵如烟云。 万里长城今犹在, 二世传人败祖龙。 尽职尽责为民子, 唯留清白醒后人。 又如《玉立公司二十周年庆典有感》: 商海回眸三十秋, 沉浮几度几多愁。 舍身不减株连祸, 拼命难逃灭顶仇。 建业频频空自苦, 兴家处处白争流。 丹心一片天不负, 银发几丝慰秉修。 又如2006年10月写的《兴赞十六届六中全会公告》: 金风送爽玉宇清, 北京又传惠民音。 亿众相尚兴德政, 宗脉传承守中庸。 河清海晏歌六律, 物殷民阜舞七旬。 革弊消讹创和谐, 一言启口振乾坤。 黎珊玉文集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三集——《决战商海》、《欧美日记》、《突破管理》,共60余万字。这仅仅收入他大量文稿中的一部分。 时任中共通城县委书记的余泗林在《决战商海 黎珊玉天性孤傲倔强。他不满足于现状,也不愿贪图安逸。他虽学历不高,但学识不低。他常对员工说,任何人,如果想成大事,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没有学识。黎珊玉在兴办企业中,为什么能如此深谋远虑?这是与他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分不开的。这也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决策中,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从而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