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三章
第二天,郭检领贾富贵及随从来到姜家塬,关中自古是宝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多么好的地方,如今看到这里遍地荒芜,地里的草根也被吃光了,心中不禁一阵悲凉。 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即使诸葛亮再生,能有什么用? 姜家塬很大,方圆几十里,雄距渭河旱塬的边上,坡下为渭河平原,坡下一马平川,坡上一马平川,为渭河旱塬(在渭河以北分布较多,故也叫渭北旱塬)。常说的“八百里秦川”既包括渭河平原,也包括渭河(北)旱塬。没到过关中的人可能不明白怎么有渭河平原与渭河旱塬之分呢?渭河平原主要指渭河(包括清姜河、清溪、潘溪等许许多多支流)流域,主要成因为洪冲积形成,地势较底,地势平坦,陈仓、咸阳、西安等就在渭河平原上;渭河旱塬地势较高,地势平坦,主要成因为风积黄土而成,与渭河平原交接处高差五六百米至八九百米不等,主要分布在渭河北岸。关中的凤翔,歧山、扶凤等就在渭北旱塬上,在渭河南岸也有分布,如眉县等。 郭检对贾富贵说:“我刚来到关中,在坡下向塬上看,那么高,还以为是山,以为上去后就要下坡,谁知上去后一马平川,一眼望不到边,平平的,望不见山的影子,也看不到下坡的地方,这在别的地方是很少见的。” 贾富贵说:“是呀,塬上地多,粮食也多。往年,有的财东麦包都把房梁压弯了。(关中人有个习惯,一般收麦后把麦包设在楼上,随取随用,主要是防盗、防潮。)要不,怎么会说关中是粮仓呢?可这几年,颗粒无收,财东也都着急,坐吃山空,也不知道要挺到什么时候,真让人着急。” “我顾不了以后,眼下得多弄些粮食。”郭检狞笑着说,“看来只有用手段了。” 姜家塬有好几个自然村,其中姜家村最大,有自己的城堡,多次战乱中,姜家塬人由于躲在城堡中都幸免遇难。姜家城堡地势较高,下望渭河平原,清姜河又是天然屏障,南面又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易得外援。城防做得很好,大块大块的青石砌成,很坚固。据说,城墙在北宋时就建成,当年王安石变法,提倡地方联防自保,此后,地方地主武装在历史上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当年李自成在湖北九通山就死在地主武装手中,曾国潘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都是靠地主武装起家。清末民初,陈仓一带较稳定,主要是靠姜家城堡等几个大村的城防工事做的好,易守难攻,外面的人轻易不惹,也由于关中人一向野心小,安于现状,不招惹是非。连民国十五年“二虎(李虎臣、杨虎城)守长安”,历时8个月苦战,二虎的目的无非是“陕人治陕”,也没有夺取天下的野心。 郭检一行进了姜家城堡,城堡中道路很宽,有个很大的集市,天灾人穷,赶集的人很少,显得空荡荡的,集市两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商铺、店铺、酒馆等,人也很少,三三两两的。听贾富贵说,当年红火时,摩肩接踵的,你可想而知生意有多火爆。这里有关中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有较有名气的布匹批发市场,也有享誉“东方丝绸之路”的丝绸批发市场。这里北连平凉,西接天水,南通汉中、广元,东连咸阳、西安,四通八达,是各种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当年红火时,由于物美价廉,口碑很好,加之关中人好客,从不欺生诈客,民心淳朴善良,外地人都愿来此做生意,有时,店铺中人满为患,有的客商不得不住在村民家中。可是如今连年战乱加上连年饥馑,一切都冷冷清清,不少店铺不得不停业关门。 郭检望见前面,在集市的边上围了一些人,这些人围成一圈。 郭检说:“走,过去看看,那些人在干什么?” 老远就听见:“话说当年曹孟德收拾了刘表之子刘琮后,就给孙权下了战书,说‘如今我要顺江而下,与将军会猎于吴。’什么叫会猎,就是一同打猎,说好听些就是咱俩一起去打猎,打谁?打刘备;说难听点就是你若不听话,不投降,我连你也一起收拾了,就象打死一只猛虎一样容易。孙权吓破胆,忙于大臣商议……” 噢,原来是说书的。说书人五十来岁,瘦瘦的,个子矮矮的,他捋了捋花白胡子,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继续讲。 “东吴开国元老张昭是个怕死鬼,主张投降曹操,可年轻人不干,周瑜、鲁肃主张打,劝孙权联合刘备,与曹操决一死战。曹操一看孙权不投降,气坏了,马上发兵,曹操很骄傲,他寻思着想,我只要叫手下人把马鞭扔进长江,就可阻塞河道,这可见有多少人马吧,显然胜利在望。于是他率水陆大军八十三万……” “不对,是八十一万。”一个中年喊到,可能他听别的说书人说过,并记住了。 “呸,八十三万,就是八十三万。” “八十一万,就是八十一万。” 两个人就吵起来。 “爷爷,”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拉着那个花白胡子的说书人说:“爷爷,爷爷,我饿了,回家吃饭吧,你早上也没有吃饭,该回家吃饭了。” “唉,饿死我才一个人,可他一句话把两万人马说没了。” 俨然,他就是挥师百万的曹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