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六章被人救起
李山妹沉在三米多深的河底后又迅速地浮出了水面,张开嘴正想喊救命时,河水涌进她的嘴里,她被河水呛了一口,河水进入她的肺部,刺激着她,被刺激得剧烈的咳嗽起来。在清凉河水的刺激下,她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她又后悔自己的行为,这时她不想死了,在强烈的救生欲望的驱使下,她的脑子渐渐清醒下来,在河里挥动着四肢挣扎着,寻找自救的东西。 在黑暗中,她看到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好像有一根树木被洪水冲倒后,横卧在河里,于是就拼命地向这个树木游来,来到面前一看,确实是一根碗口粗的杨柳树,树叶已掉光了,只留下光秃秃的树枝,于是她像见到救星似的紧紧地抱着树杆,大声地喊着“救命……” 吴大娘见李山妹跳河自自尽,就大声地呼唤着,和老伴一起跑向河边,来到河边,在张老汉的手电光照耀下,她看见李山妹抓在树枝上,心想有树枝的作用,李山妹是没有危险的,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对河里的李山妹安慰着,提醒她抓紧了,等村民来救。 这时村民们都收工回到家里,正在厨房屋里做晚饭,听到吴大娘在河边的呼喊声,人们打着手电从屋里走出来跑河边,一束束强烈的手电筒光在村子的田野飘荡着,喊叫声和狗的狂叫声在村里响成一片。 王二娃自从那天下午因打麻将和老婆发生打斗后,他现在学乖了,平时也不上街打麻将,夫妻俩每天围着土地转,地里的庄稼在他的精心侍弄下长得郁郁葱葱的,一派丰收的景象。收工回家后,他把屋里的电灯拉到门前的院坝,端了一根板凳,抱着那台收割机来到院坝,在灯光的照耀下,拿着工具在维修收割机。 听到吴大娘在河边的喊声,他放下手里的活,抬头对厨房屋里做晚饭的老婆说道:“不好了,有人跳河了。”说完撒腿就往外面跑。 王二娃会电工和修理机械的技术,他又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平时村民家遇到电线除了问题,或是农具坏了,上门来找他,他都不计报酬的为村民修理,因此村民们都很喜欢和他交往。 他的水性也比较好,从小在村里的河水里泡大,他的老婆知道他的为人,现在又见他向外面跑去,担心在这漆黑的夜晚,他下河救人出危险。于是就开了屋厨房的灯,来到外面对他说道:“站在岸上看就是了,不要下河。”说着背起孩子跟在王二娃的身后跑了出来。 王二娃想救人要紧,因此他没有理会老婆的话,边跑边说:“人在哪里?” 吴大娘在河边说道:“在这里。” 王二娃来到河边,李山妹在河里抓着倒在河里的杨柳树,对王二娃说道:“王大哥麻烦你救救我。” 听到李山妹的话,王二娃瞪大眼睛仔细地向河里看去,黑暗中,李山妹抓着树杆浮在河面上,见到这个情景,王二娃心里有了一丝欣慰之情,他的恐惧一下减消失了,对李山妹说道:“把树枝抓紧了,我这就下来。” 王二娃抓着河岸上的一根树枝,下到河里游到李山妹面前。村民们打着手电来到河边,在手是光的照耀下,王二娃游来到李山妹面前,托着她的下颌就往…岸上游,可是这时李山妹已慌乱地伸出双手紧紧的抱着王二娃的肩,使他不能动弹,眼看自己就要沉下去了,王二娃使劲地把她往外推,推开李山妹,来到她的后面,抓住她的衣服就往岸边游。 岸上的村民们见他们游到岸边,就围了过来,伸手把他们拉了上来。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是在河水的浸泡下,两人来到岸上,冻得浑身发抖。 王二娃的老婆背着儿子跑到河边,见王二娃安然无恙地站在岸上和村民们聊天,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可是一见他浑身湿漉漉的,还冻得浑身发抖,心里又升起一股怨气,禁不住对王二娃大骂起来。 王二娃宽厚地对妻子笑了笑,举起右手胳膊像电视上的健美明星那样做了一个很酷的健美动作说道:“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吗?” “哈哈哈…”村民们被他这个搞笑的动作和乐观的精神大笑起来,对他的老婆劝慰着,可是又看到王二娃冻得浑发抖的样子,担心他受凉,就催他回家换衣服,王二娃来到老婆面前,拉着她的手说:“走,回家去。” 村民们对王二娃舍己救人的行为说着赞扬的话,对她的老婆的自私行为带有轻视的口气,这让她的老婆感觉很不好意思,心想好事不能让你一个人占完,我也要露一手,表现一下自己的高尚品德,当王二娃来拉她回家时,她挣脱王二娃的手,说道:“你先走,我还在这里看看。” 王二娃脱了衣服,光着背,穿了一条灰色的大裤叉,像得胜后凯旋归来的将军样子,昂着头,唱着歌儿回家了。 李山妹坐在地上,周围围了一些村民,男人们打着手电站在一边照着,妇女们蹲在她的身边安慰着,王二娃的老婆也来到李山妹面前,说着关心的话语。 对于今晚上李山妹的住处,村民们在商讨着,有的说把他扶回家,让王三思看护,听了村民们的话,李山妹对村民们说道:“不用求他了,我还是回到加工房去吧。” 吴大娘的老伴张老汉说:“我想他王三思也不是不通人情的,看到你这个样子他不会不管,这件事还是让我去说吧。” “我也去。”听了张老汉的话,人群中很快就有人响应,表示要跟张老汉一起到王三思去做说服工作。 张老汉回到往人群中看了一眼,人群中走来了村民蒋雪梅、吴阿珍两个妇女,他们跟在张老汉身后,打着手电向王三思家走去。 河边上的村民们,把李山妹从地上扶起来,扶着她向加工房的家走去,村里的河边又恢复了宁静。 张老汉他们三人来到王三思家门前的院坝,楼下的大门紧闭着,从二楼的卧室里透出电视的光线,张老汉他们站在院坝,望着二楼想,可能王三思在看电视,于是张老汉站在院坝对楼上喊王三思。 王三思拉亮了屋里的灯,来到外面的走廊往下面看,见院坝里站着几个人打着手电,不知这几个人的用意,就对下面的张老汉他们说道:“找我有什么事?” 张老汉说:“你下来,我有事找你。” 王三思来到楼下,走到张老汉他们面前,张老汉说:“你知不知道李山妹跳河了?” 王三思:“她跳河关我什么事,不想活就去跳吧。” 听了他绝情的话,让他们三人很失望,用遣责着的眼光看着他,王三思对他们的表现像没看见似的,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张老汉说:“你怎么能这样,你们夫妻一场,难道就没有一点感情吗?” 王三思:“如果你们是为这件事来,就恕我不礼了,我明天还要忙地里的活,我得回屋睡觉。”说完,抱着双手,作揖的样子对他们说道:“少陪了。” 王三思下张老汉他们,回到堂屋,砰的一声关上门,走上二楼,熄了卧室的灯睡下了。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三人感觉很无奈,张老汉叹了一声,对蒋雪梅他们挥了挥手说道:“没指望了,我们还是走吧。” 三人打着手电离开王三思家,向加工房走来。来到加工房门前的院坝,见李山妹的屋门敞开着,从屋里透出昏暗的油灯灯光,他们就走了进来。屋子里围着吴大娘和王二娃的老婆等一大群人,见到张老汉他们回来了,人们都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们,吴大娘对他们说道:“怎么样了,他同意了吗?” “没有。”张老汉说道。 “嗨,这个王三思太不通人情了。”人们在议论着。 李山妹换了干净的衣服,睡在床上,说道:“我说不要去找他嘛,我们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他这个人我还不清楚。” 夜很深了,村民们还不肯离去,李山妹想村民们白天要下地干活,需要好好休息,于是就劝大家回去休息。村民们担心她又想不开寻短见,坚持要留下来陪她,李山妹很感谢村民们的用意,她向村民们做了保证,村民们这才放心的回家了。 从此后,李山妹放弃了求死的想法,她想不但要活,而且还要活得有质量。于是她又振着精神,拿起锄头,铲除了加工房周围的杂草,把屋子侧边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蔬菜,到街上去买了几只小鸡,又从村民家中抓了一只刚满月的小狗,加工房里响起了动物的叫声,使这个家充满了生气。 时间一天天过去,种在田里的稻谷开始发黄成熟。吴大娘家养了一百只鸡,平时要忙地里的活,吴大娘对这群鸡的管理比较懒散,这群鸡吃不饱就外面觅食,屋外的地里总能看到这群鸡的身影,也因此引来村民们的不满言论。 吴大娘担心它们出去吃村民的稻谷,惹来纠纷,她想把这群鸡卖一部分。今天是镇上赶集的日子,为了不影响卖鸡,她早早的起了床,来到厨房,拴起围腰忙着做早饭。 张老汉也起了床,来到屋旁边的稻草垛前,抓了一把稻草,来到堂屋坐在板凳上搓捆鸡的绳子。吴大娘在厨房里做好了早饭,对堂屋里的张老汉喊道:“吃饭了。”说完把饭菜从锅里舀出来,把饭菜端到厨房的饭桌上。 放下饭菜,来到墙角的潲水缸前,拿起放在缸沿上的猪食瓢,伸进缸里舀了几瓢潲水来到灶台前,把潲水倒进锅里,锅里装了大半锅潲水。掺上潲水,又来到墙角,拿起角落里的箢箕,走进隔壁的储物间,来到墙角装干豆叶的背篓前,把干豆叶刨进箢箕里,提着豆叶来到厨房的灶台前,把干豆叶倒进锅里,放下箢箕,来到饭桌前,端起饭碗来到灶门口,坐在板凳上,一边吃饭一边往灶里添柴煮猪食。 张老汉放下手里搓好的绳子,从板凳上站起来,用手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来到厨房洗了脸,坐在饭桌前吃饭。 以往这群鸡早已放出来了,它们已在外面觅食,可是由于要把它们拿到街上去卖,所以迟迟不来开圈门,这群鸡被关了一夜,已经很不耐烦了,它们在鸡较里烦躁不安地走动着,很远都能听到它们那躁动不安的声音。 张老汉吃了饭,走进堂屋,拿着搓好的绳子,端着一根矮板凳,走到房子旁边的鸡圈门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圈门的一条小缝,伸手从里面抓鸡。鸡在他的手上惊叫着,挣扎着,想从他的手里挣脱出来。可是张老汉用力紧紧抓住鸡翅膀,被捉住的鸡在他手里挣扎了几下,见不能脱身,也就变得老实起来。 张老汉提着鸡坐在板凳前,拿起地上搓好的绳子捆了鸡脚,把鸡丢在地上,捆了脚的鸡在地扇着翅膀扑腾着。很快地上摆放着几十只鸡。张老汉连续捆鸡,他的双手都有些发酸了,停止捆鸡。手揉了揉手腕,望着地上的鸡对屋里的老伴说道:“全部卖吗?” 吴大娘喂了猪,从胸前取下围腰,用围腰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放下围腰,来到外面的鸡圈前,看着地上的鸡,说道:“就这些吧,剩下的就喂起。”说着来到圈门前,打开鸡圈门,把里面的鸡放了出来。 里面的鸡来到院坝,看着地上被捆了双脚的同伴,并没有表现出同情的样子,相反还有点幸灾乐祸似里,扇动着翅膀高兴地在院坝里追逐着,它们来到吴大娘身边,围着她要吃的。吴大娘带着这群鸡走进堂屋,来到粮仓前,踮起脚跟,提着门板上的铁环,抖动了几下,拭抖开门板,拿起里面的木撮瓢,舀了一瓢稻谷,端着来到外面喂鸡。 张老汉坐在屋檐下抽烟,他在等着吴大娘忙完家务事,一起上街卖鸡。吴大娘喂了鸡,拿着撮瓢走进堂屋,来到粮仓前,把木撮瓢放进粮仓里,关上粮仓门,走进隔壁的卧室,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又来到梳妆桌前,拿起梳子梳了头。来到外面对张老汉说:“走嘛。” 张老汉掐灭了烟,把烟锅别在裤腰上,从板凳上站起来,走到堂屋,拿了一挑箩筐来到院坝,把地上的鸡捡起来放进箩筐里。 吴大娘拿着两顶草帽,从屋里提着一个大背篓来到院坝,把地上的鸡捡进背篓里。把一顶草帽递给老伴,自己戴了一顶,走到大门前,从裤腰上取下一串钥匙,锁了大门,夫妻俩一个背着鸡,一个挑着鸡出了门,到街上卖鸡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