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四章
土地纠纷与上访升级 筱兰心理由衷的兴奋,仿佛这把火是她自己烧的,心头这个气和恨随着这把火冲到了九宵云外。高松孝他们俩口子忙活了大半夜,叫来救火车和救火的乡里乡亲,总觉得这事情有点蹊跷,无缘无故,怎么在自家的房上着了火,况且还是白天与筱兰口角之后,准是筱兰不怀好意,使坏半夜纵火,但这想法只是一种猜测,咱们又没抓到人家的真凭实据,不过他们俩的内心已经确定就是他们家干的,仔细地想一下,虽然当了这些年书记,得罪的人也不少,但哪一家,哪一个人也不至于放火烧他们家的房子。筱兰放松的心态还没来得及表现,一大早从外面归来的儿子施梓,两眼里布满了血丝,看上去昨晚就没睡好觉,况且白皙的脸上,由于没有洗净,留下了浅浅的黑道道。 “儿子,你昨晚上哪去了,一宿不回家。”筱兰的语气很强硬,似乎向施梓提出了他必须回答的问题。从那次母亲责罚他之后,他就坚定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的理念,无论自己做什么事,只要母亲问起,他就毫不犹豫地回答,一个是他已经习以为常母亲那法西斯般惩罚,不论怎样,自己已经即将成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一定责任,何况这次母亲与邻居打架的事他已经听姐姐跟他说了,他是一个沾火就着的人,当时就要操起家伙与那厮拼命,在姐姐的一再劝阻下,他才暂时放弃报复的念头,他自己心理清楚,干事就要神不知鬼不觉,解气再说,管它什么后果不后果呢。当天夜里,他嘴里衔着烟蹲在高松孝家一百米开外的一棵柳树下,就等着夜深人静,灯稀觉酣的时候,痛快地下手,直到一点点光亮渐渐地熊熊燃烧成火苗,他才悄然离开。这些事情,没用筱兰再用体罚或者其他的手段考问,施梓都如实招来,本以为筱兰会对施梓大发雷霆,但今天的筱兰认为自己的儿子确实长大了,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利益,最起码知道帮自己的母亲出气,这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知道有仇必报,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犯人。何况他们家这样欺负人,就应该让他们尝点苦头。筱兰心里这么想,但嘴上没有这么说: “你怎么这么干,人家当时要抓到你咋办?”很显然,筱兰是从内心赞同儿子的所做所为,只是没有直接说出怂恿的话。 高吴两家由此产生了不共戴天的仇口,在高家看来比当年他的家族高波被杀之仇,还要强烈几分,原因就是高家明明知道就是筱兰家人烧了他家的房子,但没有可靠的证据,又不能当面向人家讨个说法,只能王八钻灶坑——憋气又窝火。只等找个可乘时机报复他家一下,让他们也尝尝这憋气窝火的知味。 筱兰的气和火不是因为高家房子被烧就偃旗息鼓了。反而她愈发要争得先机,按照镇上发的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她家里的园田宽度明明写着12。5米,但由于高家建房侵占了她家半块砖的位置,这个理儿,她一定要找人论个公道。农村土地纠纷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它都会必然存在的,尤其象筱兰与村支部书记家的园田四至纠纷更是不足为怪,但有些时候怪就怪在两家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上明显地写着可以丈量的数字,且高松孝家的丈量尺寸分毫不差,而筱兰家的丈量尺寸却偏偏少了半块砖的位置。这事情看来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其实很简单,高家明白,筱兰也不糊涂。当时丈量的人处于实事求是,丈量筱兰家的尺寸是钉是钉卯是卯,米绳拉得紧,目的是不让她家少交土地使用费,而在丈量高书记家的时候,故意放松米绳的张力,也是觉得书记不在乎多交一点土地使用费,结果本来固定的长度,人为地如橡皮筋一样被拉长了。书记家经济条件好,自然要先于筱兰家大兴土木,所以自然也要按照上级签证的土地范围兴建房屋,占了筱兰的土地,筱兰自然不干,况且筱兰认为高家是仗势欺人,不跟他论个究竟,显得我筱兰也太好欺负了,筱兰平时没少听到吴煜求跟她讲过‘千里捎书只为墙’的典故,但她有她的论证原则,秦始皇是不在了,可他为了建墙享受到了和平和稳定,现在高家也在建墙,为什么他不能做到忍让,而让我们老百姓忍让呢,我们也不是泥捏的,不那么好欺负,等着瞧,咱们不算完。筱兰整天想着与高家怎么打赢官事的事,为此也跑遍了镇里的相关部门和县里房改土地部门,他们都说此事不好办,非常棘手,筱兰不服,把高书记告上了法庭,结果还是想以调节收场难得双方的满意,最后,法院按照房产和土地证以及相关证实人的证词,判筱兰败诉。 筱兰这个火呀,就象以前烧了高家的房子,火一下子串到她的头上,让她两手紧哗啦也挥之不去。整个人在一天天消瘦,满嘴的燎泡就象刚刚被火烧着。不行,我一定得找回这点面子,我就不信世上没有帮咱老百姓说里的地方,她一天天在下着决心,而且希望值在一天天增加,她的希望不是寄托在县、市一级党政组织,就连省一级她也觉得找他们是个累赘,不如干脆直接上京,来个“杨三姐告状”,或许能碰上一个新时代的“青天大老爷”呢。 象当年红卫兵大串联一样,筱兰拉着自己丈夫吴煜求踏上了上京的列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