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三章群星晚会
这一段日子里,我突然发现,学校的中心广场闪闪电焊光,轰轰电钻声,地面好像被降龙十八掌打过,一片片砖都被掀起了,留下一些坑,坑里装上了灯具,广场边上的舞台两旁搭建起庞大的铁架,维系着很多灯光设备。很多工人,来来往往,很繁忙,看得出工程有些巨大并且得赶时间完工。 我估计是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晚会拉到校内来举行,既然是官方的,就是跟政府有关的,凡是政府出面的活动一定是大排场,大派头的。 因为学校起初比较低调,尚未做什么宣传,大家都不知它要干嘛,只知道要举行个大型点的表演活动,所以我们辅导员就此事发短信说要招群众演员时,响应并不热烈,一来因为大家惜时如金,看电影玩游戏是需要很多时间的,二来因为是无偿的,不是装死尸扮石雕给人打一巴掌就有钱拿那种,所以开始很少人去报名。 直至校园内开始纷纷传闻,说这回央视要在这儿搞“同一首歌”, 民众立刻跳起来,学校一下子沸腾了,大家纷纷开始猜测哪些明星会到场,一人一张嘴,以讹传讹。 随后,广场上那个大兴土木的工程落成,加上老师的消息透露,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学校将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关的一个晚会的举办权搞到了手,将在广场搞一场堂而皇之的演出。 按常理说,这种活动一定会有当红明星出场,只是目前不知来哪些? 这个时候许多当初没去报名做群众演员的同学纷纷吃回头草,但草都被吃光了,辅导员的答复是:还想做群众演员?做群众都难啊——门票很有限。 学校的中心广场不是很广,按比例来说最多只放得下全校学生的十分之一,可见这个活动一定只能给一部分人看,所以很多局外人在疑惑,到底给哪些人看呢?什么人才能拿入场卷? 在这个经济状况不景气时期,在这民心波动的关头,这个娱乐问题恰逢其时地转移了很多同学为生活愁苦的注意力,学校相当于做了一件十分英明的大事,一来同学们可以收复下想着找工作的倦怠心情,二来提起这件事,面子有光了,你看,这可是明星捧场的大型晚会,在我学校举行呢。 数天后,校内传闻说届时必须凭票入场,考虑到治安问题,没票的还不能乱跑,校门呢下午五点后只能进不能出,确实登记留宿的呢在进门要出示各种证明。 中心广场一旁是图书馆,一旁是行政楼,舞台对面是教学楼,在这些建筑物上用望远镜一定看得清晰。许多断定自己拿不到票的人,善自为谋布局了许多战略,比如,这些建筑物封闭管理之前,先带上干粮偷偷藏在里面,到开场时在冒头出来看;或者说服一个持票的人牺牲色相引开楼下的保安,然后溜进去,等等。 再数天后,传闻更加玄乎,说为了确保治安不出意外,届时将会出动三百名武警将中心广场围成一圈,并且个个手持狙击枪,每二十米就有一条警犬。 我脑海顿时浮现了一个情景:一个个家伙在楼上冒头窥看,下面狙击枪的夜视瞄准镜一扫描,武警部队看出这番动静,就来场枪打出头鸟,还边说边打——“叫你看!叫你看”,一枪放倒一个。 人们一直强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得眼睛很厉害,人们好像都忽视了嘴巴,这件事也告诉了我们,其实群众的嘴巴才是最强大的。再说,即使雪亮的眼睛可以看到真实的,嘴巴也可以把它歪曲,再怎么真实也可以被摧毁。所以才有所谓的人言可畏,可见,崔真实的自杀是“名中注定”的。 关键是,嘴巴可以制造一种东西,叫子虚乌有,这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孙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馈也。总之人口传播,百家争鸣,不知所云。 一个早上,学校终于正式发出通告,说明这是一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文化节的开幕晚会,当晚学校会严管秩序,实行各种封闭管理,有票者方可入场,对号入座;无票者可在各大食堂,图书馆报告厅观看电视直播。晚会由中央电视台策划、编导、录播,本市电视台将进行现场直播。 在校园网站上,贴出到时出场明星的名单,李小璐,李贞贤,潘玮柏,梁咏琪啊,庞龙,郭晶晶,阿sa等等。 通知上说,到时观众阵容里除了学校安排的生物外,还有国家的省的市的领导,什么国际联合会的,领事馆的外宾,还有来自香港等全国各地的那些大学生,浩浩荡荡几百人。可见看这样的晚会除了位置显得有限,更是要讲究身份的;学生的票是经老师手下发的,所以有票拿的多是老师的亲信,就是那些优秀干部标兵们,他们常能和老师打成一片,例如,打麻将啊,打小报告啊。这就注定了很多同学,我,要看只能看直播的。 又数天后,明星的出场次序都确定了,人们终于可以数“天后”了,阿sa排在最后,压轴的,唱什么歌也都知道了,《下一站天后》。 明星是下一站来的,电视台的人已经先来了,布局各种灯光音响的设备,跑龙套的,做群众演员的,都在广场上彩排了。颜小薇也要彩排,她是群众演员,她是那种任何热闹场合都想凑个头的人,而她的彩排的节目也相当于扮木头,就是在广场间一动不动地举牌子。 再到第二天下午的彩排里,明星人物纷纷也到场了。许多人一见偶像下车后追着要签名。这是牛哥“现场直播”告诉我的,达叔等人按耐不住激动,直奔现场,但这时我只想在宿舍睡觉。 我对这些大星星没什么兴趣,更别说要什么签名,虽然明星签的名一般很抽象,把它当名字来看的确很能锻炼人的想象力。不过,我还是很难想象他签个名到底对我有什么意义,可以升华感情?可以当优惠券?可以代表面子有光?不明白。当然,如果他死活追来要给我签,或者要在卖身契,支票之类的东西上签那就另当别论。不过明星的签名抽象惯了,这类的情况下可得像字才好。 其实大众热衷追星,是能理解的,反正这个时代,很多人也没真心地信仰什么,党员同志话说共产主义信仰,其实也是为了方便他朝谋一官半职。不过心里有个偶像远远地存在,也好像能让生命有所寄托,未免是一件好事。在人心里,对于看中的人,越有距离越有欲望,并且越得不到就越多幻想,幻想的东西总是很美好很期待的。相反,倘若一个偶像天天和你吃饭谈心,我保管到头来你反倒不想理他。所以,外国有句话叫“仆人面前无英雄”。 不过对于看热闹,我倒是常有兴趣的,不是因为想通过看形式各异的人来洞悉人间百态,纯粹是想找些娱乐,生活真的太无聊了。 晚上,我和“猪耳肿”在饭堂等待看直播,饭堂里的观众很多,有些人怀着侥幸心理去过现场侦察一番,期望钻出个位置,但一无所获又返回来了。其实这也不定的,本来达叔是和我一块来饭堂的,后来张悦来了一通电话把他叫走了。张悦是没票的,她去现场侦察时有个保安叫住了她,结果居然是送她票,然后拼命要她快去就座;原来,由于估算错误,靠前台的小椅子多了出来,官方活动讲究的是门面,不管有没人注意看,满座就是硬道理,可想而知,情况多么紧急。张悦一番惊喜平复后,对保安“得寸进尺”,但只多拿到一张票,于是把达叔叫去了。 电视机里,表演开场,一群小喽啰跑来跑去,一会儿把自己当波浪,一会儿把自己当鸽子,寓意好深刻了点,总之我看不懂,观众也比较沉默,直到明星出场,观众来了神气,明星们唱唱跳跳…… 有些观众怪李小璐等人假唱,这是没必要的,首先这类人本来就没什么歌能听的,所以怎么唱都无所谓。这些明星上台能做的不是唱歌,而是短裙劈腿和扭屁股之类的,大家不也挺爱看的嘛,所以不应有什么好责怪的。 其次,如果你喜爱一个明星的什么歌,很多时候是因为从中有何特殊感受回忆什么往事之类的,这感受不见得会在那种人头汹涌的场合,倒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听,听出一种情绪。而置身现场的往往更多是让人感受下现场气氛和灯光效果,潘玮柏在这点就做够了,听不清他在唱什么,不过摇滚摇滚嘻哈嘻哈的倒可以让观众舒筋活络。 大概中场时请上一些政府要员来个什么吉祥物发布,一朵朵烟花在夜空炸开,散落得灿烂……然后又请上这次大学生运动会的赞助商,这些大人物说话坎坷,有个还思路不清,竟然来个口误,表示很荣幸能赞助“奥运会”,观众一听就傻眼了,老大,都十一月了,北京奥运都落幕三个月了你还念念不忘,你可真够爱国。完后那个不知叫什么名的“著名主持人”接过话儿:“说的非常好”,然后继续赋予这晚会神圣意义:“让我们……”——就套算话,你说就不能换点有新意的吗? 李贞贤出场后劲歌热舞,但假唱的功力明显比李小璐深;一个来自韩国的人唱韩文没事,问题是她唱第二首的时候就不知是什么文了,我和“猪耳肿”认真聆听每一个歌词,致力研究半天,他妈的原来她是在唱中文。 接下来,台上来个采访,两个奥运冠军。 那男冠军我不认识,不是说他不出名,只是中国太多冠军了,看不过来。 而旁边那个一看就知道是郭晶晶,主要不是因为看她跳水好印象深刻怎么着,只是得益于这个眼球经济年代,各大网站都挤出大篇专栏来做人体结构研究,一打开网页,郭晶晶隔三差五就“弯腰大泄春光”“乳沟大走光”地大字体大画面蹦出来,想不认得她都难。 又是那个闻所未闻的“著名主持人”,她看着手中的小纸条发问了,问题是很具官方色彩的,对一个奥运冠军来说,这些都是被记者问到烂了的,按理说,冠军们用脚趾想也能对答如流的,不知为何男冠军答得很断续;而且冠军应该是心理素质过硬的,不知怎么的还涨红了脸,最后主持人问不下去了,只好匆匆了事说:有什么想对台下和电视机前观众说?男冠军谨慎地顿了下,沉思过后,在这11月的中国大地上他竟然爆出一句: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看“春晚”了?显然,又是一个思路不清的。我建议,央视要播这节目就直接挑春晚吧,这样省工夫,但还是不行,上面还有个“奥运会”的,这个还是得过滤掉。 又接下,是庞龙出场,此君长相是让人很受鼓舞的,那些感叹自己当不成明星的人必将因此重拾信心。但不管怎样,要做明星,那些靠家里有你大爷的人是最划算的。看,这就是一个范例。房祖名出场后唱的是什么“要强”“要强”的,我也不知道他要强什么,反正唱时表情十分投入,并且投入到观众都领悟不到的境界,唱到一半时连伴奏都跟不上他的节奏,就一个人闭着眼睛,在原地又蹦又跳,我们这些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傻了眼,观众都没高潮你怎么就在高潮了呢。 虽然唱功真的一点很一般,但期间,他是上场至今收到最多荧光棒的人。因为很多观众都想出众,但能送出的就只有手中的荧光棒,一时心切都跑上去送棒子,顺便一旁摆个pose,一般来说,一个pose持续多久取决这个粉丝的有多猥琐。房祖名独辟蹊径,跑了一躺前排的观众席,荧光棒多得抱都抱不住,连走路都成问题,勉强还能把话筒伸到嘴边,说:“你们搞得我好乱啊。”——显然央视也没想到这一点,这说明主办方要总结经验,下次要提供麻袋给明星们,上台后一手拿麻袋,一手拿话筒,谁要上来送东西就直往麻袋里扔行了。 到阿sa出场时,已经临近完场,主持人说今晚是阿sa生日,但她依然前来,很难得。引来“哇”声一片,加上又快结束了,曲终人散的感觉是很落寞的,所以粉丝们好激动。 阿sa唱的《妹妹》听起来很煽情,因为看不到阿娇在旁了,没办法,谁叫她曾经“很傻很天真”。阿sa做完“天后”后,升华到个唱形式,“拜拜,我的歌迷,我们下次再见。” 看到这里,我就走人了,最后没什么好看的,不用看也知道,不就是那主持人的“让我们……”之类的,听多了不恶心吗? 两天后,校园网上大书特书了此事,精选了一些学生的美文,气喘吁吁地要抒情啊要排比啊,话说“明星们的风采,晚会热烈的气氛,深深地震撼着我们”,“我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美丽的笑容”,“把激情和欢乐、好运与幸福带给世界各地的人”等等。 说实话,唱唱歌跳跳舞真不见得有如此这般的大作用;可能,搞一个这样的晚会的确需要很多人付出很多努力,感到很辛苦,但不代表做出来的就是多么伟大的东西,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场秀而已。小喽啰们开心那么一下,也就冲着那几个偶像人物。过把瘾就忘得差不多了,甚至很难说有几个人会在意这是××会××节开幕式,这从人们的观后感看出来,我记得当时完场后人们讨论的比较多是李贞贤跳舞过程中的走光程度和坐哪个方向什么距离的席位看得清晰。 坐贵宾座的那些就更不用说了,即使他们在中间把李贞贤的部位看得很流连忘返,回去后也肯定能就此晚会开个会讨论个什么神圣的文化建设意义。 再过几天,庞大的吊车驶进中心广场,使出九阴白骨爪把搭建的铁架扒了下来,其他不说,据说单是搭建就花去了几十万。中央三令五申扩大内需,可见政府花钱花得真有意思。 至此,繁华落尽,一切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