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一章
转眼间“冬至”即到,东津渡修浚暨“打水围”庆典之一应事务,亦按方案办理停当。 夏日洪汛,“三河”“长河、马尿河、鄀水河”暴涨,东津渡水深塘阔,渡口上下,水流湍急,似脱缰野马。可到了冬春枯水季节,却也变得活泼可爱:水流清澈,鱼翔浅底;唉乃之间,波光潋滟。长河两岸,芦苇蒿蓬密密匝匝,鸥鹳鹄雀出没其间;时有渔歌短唱,夜里篝火点点…… 还在“冬至”的前一天,东津渡便显出了节日的气氛。 西边的河坎上,用木板搭起了一座观景台,除临河一面外,其余三方皆用篾席围着,天上扯起篷布,可容二三十人就坐;台口前拉一条红布横幅,在上面用极规整的楷体书写一行大字:长河县东津渡修浚开工典礼。渡口上方浅滩处的临时便桥业已架好,又在中间搭了一个彩门,专供剪彩之用。 河边原有的两排对门兵卒、水手用房,也略加粉刷,打扫干净;再布置出一间较为宽敞的主宾宴会厅,几张土漆八仙桌亮灿灿地摆在那里。伙房旁又架起一个大棚,内里临时支起几口大锅,以作“打水围”制作“百鱼河鲜宴”之用。全县之内挑选的十几个河鲜烹制大厨,及打杂小工均在内总管的支配之下开始忙碌。 报名参加“打水围”的十多户打渔人家,亦将船网收拾停当,候在渡口上下,只待炮响时刻的到来。 县署里也如过节有喜一般,上上下下忙个不停。整个活动几经反复研究,按陈知县的话说是以办好庆典为中心,其它的事情都只能是以后再说,如此倒也铺排得井井有条。一边是接待相邻友好县衙来宾;一边是准备庆典内外事宜。 知府大人也带了一班人马提前一天到达,为的是顺便考察一下社情民意,下榻在“迎宾楼”。生活上的事,陈知县便全打交代给了商会会长李玉负责。 要说那“百鱼河鲜宴”,虽不如皇家“满汉全席”,也颇有一些讲究,算是长河名宴,又非“冬至”“打水围”莫属,因此,一般人一生也吃不上一次,若有口福,即如受了西王母蟠桃盛宴之三生荣幸。 顾名思义,“百鱼河鲜宴”乃是以长河县特有河鲜为主料,经特艺烹调而成的宴客大餐。说其特,特在所用鱼料,产于高原流动之水,鲜水养鲜鱼,肉质细腻,清淳爽口。菜有“六艺七味八鱼”之规制……六艺:一是烤艺、二是炸艺、三是煎艺、四是蒸艺、五是烧艺、六是煮艺;七味:天然味、清香味、糖醋味、麻辣味、怪思味、豆瓣儿味、酸鲜味;八鱼:细鲢鱼、草食鱼、大花鱼、鲶口鱼、乌棒鱼、鲫壳鱼、昂丝鱼、巴石鱼。 话说百鱼,其实也无定数,即言其多其杂,不过是“百鱼”“百意”“百事如意”,取其圆满吉祥之意而已。 一番忙碌,总算万事俱备,只待“庆典”礼炮的天地鸣响,一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陈知县署任长河县事即遇上了“冬至”日的上好时光。这一天,早晨霜特别地浓,房瓦上白茫茫有如薄雪一般,天空湛蓝湛蓝地使人飞升界外;太阳一出来就明亮灿烂,撒在身上暖暖地,让人几乎感觉不出空气的流动。这般天气是最适合“打水围”的,算得是老天的忒别眷顾。知县心里也就自然地高兴。 早早地吃过早饭后,知府大人便在属下众官的簇拥中去到了东津渡。河塘两岸已站满了观看之人。 按程序举行庆典仪式之后,又由知府大人为临时便桥剪彩开通;接下来便宣布是年“冬至”“打水围”开始。话音落地,十串挂在竹竿上的鞭炮一齐点燃,顿时天地回音,山谷轰鸣,烟尘飘浮,纸屑翻飞,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 鞭炮声中,只见官塘上游芦蒿丛中撑出十多只打渔小船。每条船上,船后各有一人撑篙,船头一人手提撒网,船邦上站着十来支鱼鹰,顺流而下,杀气腾腾。旋即滑入塘中,那一百多只鱼鹰便齐唰唰地扑入水里……果然是,好一场鱼与鹰和人的轮番厮杀! 陈知县从未见过此番阵仗,兴奋不已,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也不管知府大人就在身边,有无失礼举动,索性跑到河边,观那塘里鱼鹰人大战。但见的是:怒鹰结队勇齐鼓,拍翅争入波心舞。 两傍作气助呼声,号令严明集渔户。 游鳞跳掷骇遁逃,滩危浪急龙门阻。 贪饕有种本天性,利喙如钩铁铸距。 鲠喉欲吞吞不得,昂首沿流各觅主。 中有巨鲤健且雄,四面兜擒胜活虎。 黄瓜小艇何轻便,衔尾追随不用橹。 才看脱口避爪牙,又觉翻身落网罟。 穷搜直到潜蛟宫,合围犹击亀宫鼓。 鬐残鬣败血雨飞,不令遗珠还合浦。 ……精彩!果然精彩!陈知县边看边想……正当情景交融时,忽被岸上岸下一片惊呼声扰了神思…… “哇……快看快看!大花鱼大花鱼!”……只见塘中水花倏然分开,隐约里一条大鱼急急划过;一群鱼鹰迅猛追进,有如影子随行,立即对大鱼形成合围之势;数支渔船也相继靠拢,船头立着提网黑汉,虎视鹰觑,其中一人照准大鱼便一网撒下;旋即就见网纲乱颤,还险些将拽网人拖下船去…… 大鱼被拖了上岸,确实一条大花鱼,足有二十来斤重。“吧嗒吧嗒”在河坎上乱弹,未了,躺在卵石之上动弹不得,嘴腮一张一歙,两眼闪动,似有盈盈泪水一般…… 知府大人亦看得兴奋不已,坐不住了也赶来围观,口里“啧啧”连声…… 不肖半顿饭的功夫,小船相继靠岸,将笆篓里的鱼悉数倒在厨房早已备下的几个大箩筐里,大鱼小鱼各种鱼不下两百斤,十分的新鲜,有的尚在弹跳。 接下来便是厨房里的事了,师傅小工都忙得不可开交,赶在午后便要开宴,上的第一道菜即是烤鱼。 所有渔船继续打鱼,再将捕获之鱼一拨一拨地往岸上送,至到红日西沉,人困鹰乏不钻水,方才停船收鹰;然后要了些小鱼回去喂鹰,准备第二天的下塘捕鱼……只有这以后所捕的鱼才是属于自己的劳动所得,就图这一点,便就乐于效劳,连人也当了一天的鹰。 鱼送上来了,早有十多个杂工等在那里,将鱼进行挑选分类,然后洗剖之后略放上一些食盐,便晾在竹笆之上,待风干后,分送府县官员家用。 此间晾制干鱼,咸淡适宜,可蒸可炸,鲜美爽口,又利于收藏,放个一年半载也不变质,实属居家馈赠之佳品,颇受朝野青睐。 “百鱼河鲜宴”菜繁工杂,加之一年一次,酒酣耳热,心里便有多少话儿要说,因此,多有宴至入夜之时。今年也不例外,已然红日临山,却还高潮迭起。 看得出,知府大人对此也是十分的满意与高兴,兴之所至,还即席吟诗一首,道是:台灯偌水颛顼津,寒冬镜澈沙堆银。金盘斫鮭修故事,淘河百数争窥鳞。……君看青郎赤駒日泳游,岂与渔者波头较得失。 见得知府大人高兴,陈知县心里自然生出些得意,对知府大人说:“好好好,好诗!大人您的诗堪与李杜媲美的了,增色啊……东津渡有今天的盛况,全在大人您的支持与教诲啊……”“你就甭夸我啰……只要别懞我就行……”“下官哪敢懞大人您……”至宴罢席散,已是初更,繁星点点,朔月下悬。坐轿的、骑马的、走路的,一队人马踏着清冷的月光,闹哄哄离开东津渡,簇拥着朝县邑走去…… 喧嚣过后,留下东津渡死一般的寂寥,空气里弥散着浓郁的鱼腥。凄冷的月光淡淡地泻在静静的水面上,微澜将残月摇得粉粹。远处河水流淌着发出阵阵呜咽,空中一只鸿雁“呱呱”地鸣叫着沿河飞去,把声音带向迷蒙中的遥远…… 陈知县听见空中掠过鸿雁的“呱呱”叫声,不知为何竟倒抽了一口冷气,他透过轿窗回望了一眼朦胧中的东津渡,脑海里又有了那条大花鱼似乎盈盈的泪眼……东津渡……打水围……他想:一年一度供官租,居然献豕豳风古。 万山深处试烹鲜,活泼银腮出鼎俎。 携樽快嚼会宾朋,欢话樵夫杂牧竖。 蒐苗虽亦乘农隙,毕竟陈鱼非讲武。 收纬系缆夕阳寒,吹散腥风敛毛羽。 但知麋肉鱼可怜,那识饥肠鹰更苦。 土风沿习成敝政,韵事东津怨老杜。 归途笑指信天翁,上流独守芦花渚。 ……不待再往下想,忽听得有人说话:“老爷,到罗……您请下轿。”随即便掀开了轿帘…… 那一夜,陈知县迷迷糊糊中老是想到那鹰那鱼;又突然想起知府大人那句“别懞我就行”的话来,似乎觉得不是顺口说说……这“打水围”之事……咋就这多事?他还有些搞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