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八)
尽管秦月楼那场闹剧,使方知春与李英莲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也给他们的婚姻蒙上一层阴影,但在经历了宫外孕事件,他们爱情的天空已不再阴霾密布。而是如渐渐地透过云层的太阳,放射出丝丝光芒来。 还是方家人诚实厚道,首先开始反省。他们生养了儿子,给了他生命和生活。回想过去,为了供儿子上学,老两口起早贪黑,忙忙碌碌。特别是方母,为了能使儿子顺利完成学业,她拖着病身子,拉着架子车沿街卖菜。家里养了几只母鸡,天天都产几颗鸡蛋,可老人们就是舍不得吃,而是积攒起来,每逢集日,便提到市场上去卖。他们把变卖鸡蛋所得来的钱,几乎全部寄给了儿子,目的是让儿子好好学习,到头来混出个人样,好为方家争争气、长长脸。而当他们的尊严受到挑衅时,以他们的品格和脾气,站起来捍卫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尤其是方老倔是个很要面子的人,他一生把自己的脸面看得比生命还要贵重。 然而,为了儿子,这个倔强的老人忍着心痛,放弃了自己的恩怨,对自己的仇家主动做出让步。尽管并非心甘情愿,但总是给足了对方的面子。谁想到,在秦月楼里,他却一次又一次的遭人耍戏,一次又一次地在人面前失去了尊严。这事放在谁,都不会咽下这口气,更何况对他这个平生视尊严重于生命的人了。但为了儿子,他却一忍再忍,直至忍无可忍。 这到底是为了谁?到底是为了啥呀?我们方家人虽穷,志却不能短,不能老让别人骑在头上耀武扬威。事后很久,方老倔心里的这个结一直没有解开。 “老头子,别生气了,这不是为了咱春儿,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嘛。”妻子看着丈夫那整天低头不语、闷闷不乐的神情,怕他憋出病来,反复地劝着丈夫。 “唉,我明白这个理,为了咱春儿,为了咱方家的香火应该忍。可那狗日的老李头也太霸道了呀。孩子他妈,你给我说说,是咱们失礼在先,还是他李家吗?如果是咱们,我们在哪失礼了呢? ”方老倔一遍又一遍反省着。 “春,爸对不起你,当时我太莽撞了,不该那样发火,毕竟是咱们家过事。俗话说,有礼不打上门客呀。爸知道你的心还在英莲身上,也看得出,她对你还像从前那么好,可,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也无法挽回了,你就听天由命了。”一次,方老倔对着回家看望他的儿子说。 方老倔说这段话时,用力地克制着自己,生怕眼帘失去阻挡,让噙在眼眶里的泪水在儿子面前涌出。 “爸,我不怪你们,英莲也不会怪你们,我们永远也不怪你们。”方知春哽咽着劝父亲。 老人用颤抖的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相比于方家父母,李英莲的家人,特别是李郎中却要顽固得多,他绝对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他认为,自己为女儿付出的太多了。当女儿破胎而出时,他们就把她当作掌上明珠。二十多年来,他们为女儿的成长起早贪黑,含辛茹苦,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眼看着多年的耕耘有了收获,他本想给女儿找一个很好的婆家,让女儿风风光光地出嫁,舒舒服服地生活,自己好体体面面地在乡邻面前炫耀一番。却没有想到会事与愿违。 当一拨又一拨媒人走马灯似的前来提亲时,他与老伴像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一样,先从对方的祖宗三代开始,严格地审查着,比较着,惟恐遗露了什么内容,导致缺项少项。然后,择其优者交给女儿定夺。谁知,当他们把自己所认为的几个满意的主儿圈定后,推荐给女儿选择时,却被女儿一个又一个地否决了。有的否决的理由很牵强,有的根本就没有理由。特别是与乡长家那门亲事,在他们看来是最满意的,人家不但有地位,而且家境很殷实。那孩子从省城政法大学毕业,人长得很帅气,按说没有什么挑剔的,谁知道自己养育的这个主儿却仍死活不同意,偏要跟与他结了死冤家的儿子方知春走在一起,他们能高兴吗? 不高兴也得高兴,女大不由娘呀。当女儿把她与方知春的关系先给自己的母亲挑明时,这位摸了大半辈子锄把的农村妇女,先是感到很震惊。她没想到在自己心目中还小的孩子,如今突然长大了,而且跟那小鸟一样,就要离开自己飞走,心里便滋生起丝丝伤感来。她告诉女儿,对女人来说,一生有吃有喝不是最紧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找个好婆家,找一个能疼自己、会疼自己、为自己遮风挡雨的男人,当然对于父母的地位和家境也要做些参考,日子关键还得要靠自己过,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取得,可也不能因为家里的拖累而苦了自己。傻孩子,你说的方知春是这样的男人吗?他会疼你、爱你一生吗?如果你进了他方家的门,不会受到拖累吗?出于一种责任,李英莲的母亲一遍又一遍地追问着自己的女儿。 能达到,他绝对能达到!即便是他家里有拖累,我也不在乎。李英莲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的母亲保证着,她把与方知春交往的经过讲给母亲,对有些情节还故意做了人为的渲染,希望能得到母亲的理解和支持。 谁知,中途出现秦月楼那场闹剧,更可气的还有那个宫外孕事件。 尽管李母心里明白,秦月楼闹剧是因为自己丈夫故意捣乱而逼出来的,但毕竟使自家当场也丢了面子。而随后,当在医院得知女儿怀孕险些送命时,她先是感到耻辱和愤怒,不仅生女儿的气,更生方知春的气。她曾想咬牙切齿地把方知春臭骂一顿,骂他是十足的混蛋,勾引自己的女儿。然而,每每看到自己女儿被情魔折磨得面色无华时,她便又软下心,心疼起女儿来。毕竟女儿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她曾经为此忍受十月怀胎之苦,又历经几年跪乳之劳,如今,女儿长大了,而且身心又有伤痛,她若不心疼她女儿,让谁去心疼呀。 在经历了抢救女儿这件事后,她对方知春的印象一下子好了起来。她觉得这个小伙子责任感还挺强,办事也靠得住,把女儿交给他自己放心,便一改常态,坚定地支持女儿的选择,并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地对待方知春。 然而,李母的心情并不轻松。她知道自己的丈夫脾气倔强,而且爱讲体面,这事恐怕他一时是很难想得通的。可事到如今,她必须顺着女儿。那么,该如何做丈夫的工作呢? 本来李郎中就因为过去与方老倔械斗那件事心里闹着别扭,加之在秦月楼上又上演了那场事与愿违的戏。他原本要给对方难堪,却没想到让自己也丢尽了面子,他怎么能咽不下这口气呢。 女儿呀,你怎么这样傻?世上的好男孩那么多,你怎么偏要走火入魔,就只看上姓方的那小子呢?咱们家人老几辈,在个人生活上都行得端,走得正,怎么偏偏在你这儿就出了问题,演出这桩未婚先孕,险些丢了性命的丑剧呢?小冤家,你可把咱李家的脸面给丢尽了呀。 在女儿住院期间,李郎中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然后,自斟自饮,整天泡在酒里,用酒精来麻醉自己。 “方知春,你这个兔崽子,你引诱了我的女儿,败坏了我李家的名声,我跟你没完!”他气急败坏地放出狠话,声言一辈子不让这个欺负他女儿的混蛋,踏进他李家的门槛半步。 果然不出李母所料。当李英莲病好后,再次把这件事讲给自己的父亲时,遭到了老人坚决地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他认为,自己的女儿必须找更好的婆家,嫁给一个家里有地位,品质好,又有本事挣钱的男人。 还是母亲心疼自己的女儿。在女儿出院几天后,李母背着丈夫,来到了秦阳,来陪伴安慰自己的女儿。 “孩子,别着急,上好的酒是一天天用慢功酿成的。俗话说,滴水可以穿石,绳锯而能木断。黑面吃完吃白面。只要我们几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老天保佑,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那天黄昏时分,凉风阵阵,云霭缭绕,蒙蒙细雨从低沉的天空中刷刷而下。李英莲的母亲在进城陪了女儿两天后要赶回老家去。她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一方面要安慰自己的女儿,一方面还担心家里的丈夫。 方知春与李英莲一道把老人送到公交车站。 临别时,老人拉着方知春的手交代着:“春,看得出,你是个好孩子,我把莲儿叫给你了,你今后一定要好好待她,否则,我就是拼着老命也要给你讨个说法。你们互相关照吧,至于剩下的事我想法子来解决。” “姨,您放心吧。我会好好对英莲的。”方知春点着头,向老人作着保证。 方知春与李英莲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把老人送上了回家的汽车。 “莲儿,你们回去吧。”车启动了,轮胎在积有水的沥青路面上压起了水花。李母隔着窗户,给女儿招着手。 “妈,你千万要保重!”李英莲挥着手,与母亲告别。雨水打在她的脸上,与夺眶而出的泪水交织在一起。 方知春默默地望着渐渐而远的汽车,他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奇迹在老人的努力下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