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二章乡间道上红衣姑娘1
听完雨贞讲的往事后。石步竦突然想起这不是与小白曾向自己讲起的花狸怪的身世差不多吗?那麦香应该就是花梨的母亲。紧问:“麦香哩?那麦香后来究竟是去了哪里?”。他想快找到麦香好告诉她的女儿现在正在找她。 “不晓得她现在在哪里了。我被救出后就没再见到过她,他们都说她已回去了,我想八成是给他们害了。”雨贞了无可奈何地说。 步竦说这么看来消水县的那个寸花梨应该是麦香的女儿了,我见过她,就是叫寸梨花的。她也是来寻娘的。看来麦香是没有回到云南去了。那她又去了哪里哩?不过步竦还是想去找了梨花问问清楚,如果她的妈妈叫麦香,就告诉她,她的妈妈是来到了潇水边的静遥县。这里还有她的堂婶。告诉她来这里寻访何许还可以找得到些线索也不一定。 这样想着,石步竦就抽了个空日去了消水县寻花梨。 来到这个离别了七八年的小山村。村还是那个村,山还是那座山。村前的小溪还是那么弯弯。村里人的日子仍然是那么平平常常。只是新房已多了许多座,而且是贴的白瓷面砖。在绿郁葱葱的山脚村里村头很是打眼。 步竦去看了队长,队长还健在。只是背弯了显得更矮小了;步竦问到支书。队长说都八年了,支书他去年就翘辫子。 走到寸花梨的家门前,那庭院已是残垣败墙人去屋空,满院都是萧萧蒿草和黄蕊紫瓣的矢车菊。村民说:你走了的第二年“狐狸精”就生了一个小鬼,白白净净的,蛮像小白。有人讲那是“野种”。 寸花梨已在6年前就离开了消水头村,是回云南了还是去河南了大家说不清楚。反正她走的第二年她丈夫任老师也走了。说是去了海南支边还是干什么。 此时此景,叫人多少有些感叹。好不容易找到了点的关玉黍家的痕迹,却转眼又都不见了。玉黍这个一生坎坷的女人,她的女儿,女儿的女儿也都是这么个坎坷的命么? 看看萧瑟落寞的屋院,步竦不禁情感百生,他在那已冷寂寂的柴灶边捡起一截柴炭顺手在破墙上涂鸦了几行字: 萧萧半院野菊花,却是当年花梨家。 只今人面归何处?空有断垣夕阳斜。 是一段人生的感概其中伴着几分惆怅…… 步出残垣,遇见两个派着苑箕捡狗粪的年老村民。两村民眯着眼睛看他,稍顿,说:“哦,是老石回来了?发财了咯?” “没发财。” “哦,当官得。” “也没当官,是在做轻巧活了。呵呵。抽烟。” 步竦不抽烟,只是散给别人吃。 老农接过纸烟看了看,又放在鼻下闻一闻。“唔,好烟哩,还有把把的哩。”夹在了耳朵上。 有人聊天,两老乡把狗粪苑箕放了,蹲在了矮垣上,掏也了自己的旱烟袋子。 他们开始了不紧不慢的闲聊。谈了花梨的事步竦顺便问起了黄黑两牯子和荞花的近况。他们告诉步竦: 黑牯子已盖了新房成了家。还从哥哥黄牯子那里分了一个奶崽带过来。日过得很好。开始他同荞花一道过日子时,最初是与黄牯子一人轮一夜同荞花睡觉。后来荞花讲她要为他们传宗接代,给他们兄弟每人生一个崽。这样,就让他们兄弟俩就每人轮一个月。就清楚崽子是哪个的了。5年里荞花果然为兄弟俩各生下了一个儿子。84年以后改革开放了,全国好,村里也好了。荞花同兄弟俩三人承包了村里一座山一个山塘水库,又是种植又是养殖。连荞花都上山种地下塘挑泥,三人齐心协力起早贪黑地干,两年就成了“万元户”。 说到这里,两村民都露出了羡慕的神色,“灭灭牌(土话:妈妈的)两个牯子硬是会搞哩,那荞花硬不错哩。”似乎要滴出口水来了。接着讲: 那荞花首先想到的是给黑牯子也盖了一栋新房。一天,荞花对两个牯子讲:“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起来了,黑牯的新房也盖起了。我们也该给兄弟讨个媳妇了”。黑牯子讲:“我愿同荞花嫂一起过,不分开”。荞花就笑他了:“蠢兄弟耶,那是什么时候,什么日子。现在有钱了能给你讨婆娘了,还能那么将就么?何况平地里的文明还是好些,再还是那么山里人的穷人穷习惯人家就会笑话我们了。现在都在学法了,我们还是守法文明的好”。 荞花许诺给黑牯子找个更年轻更漂亮的媳妇。 尽管黑牯子一百个舍不得荞花,但荞花说的也在理,现在村里普法了,自己这么样的生活是有些不合适了。也就同意了嫂子的建议。不出三个月荞花果然从娘家带出了一个弹得出水来的姑娘来给黑牯子了。黑牯子也就和新媳妇结了婚,带了一个小儿子搬到新房子去住了。哪新媳妇呵——,蛮温顺本份的。 听了两个牯子和荞花的事,步竦心里一种平实的愉悦。只是没见到花梨了,也不晓得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心里一种莫名的空落。只得怏怏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