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章小姑娘遇见小土匪1
1975年3月23日,这一天是春雨后的初晴,太阳很好。上午八点钟石步竦爬上了送知青下乡的卡车,车上车下都是人,尽管这是全国知青插队下放的第二次高潮,可已没有了什么热烈欢送的动人场面,也没有什么知青勇赴“广阔天地练红心”的高昂情绪。有的只是一些喊爹叫娘呼儿唤女的乱哄哄。整个插队的程序好像大不如1969年那一次来得隆重和光荣,因为年年都有些小插小放的,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一切程序也都简单了。3月16日吹风;19日就要单位报名去;20日通知到本人,让你准备一天;22日在区委大礼堂吃了一餐。席上一个干部大声地宣布:“明天所有的知青们统一出发,党群文卫战线的在体育馆集中;工交商贸战线的在工业局门前集中……” 出发了,石步竦这批人共四台卡车,三台坐人一台装行李。每台车上都有一个带队干部。在车上带队干部为了调起气氛号召大家唱一只歌,先唱了一首表忠歌《心中的红太阳》。和者寥寥,他再起音唱个《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就只剩他自己在独唱了。 车子在远离城市后坎坷的公路上颠波着。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春天的明媚,野外的好空气让大家又活了起来。不知谁带头唱起了知青歌: 正当我走上那农村的路上, 有一位姑娘送我下乡。 眼泪哗哗的流湿了衣裳, 姑娘,姑娘为什么这样悲伤……… 一时大家都附合着嚎叫起来: 步竦也跟着嚎,但没有姑娘来送他。 这次是集体下放到潇水的源头,湖南省潇湘地区消江县国营白龙山农场。 车子跑了一整天才到潇湘地区行政公暑所在地潇湘城。天黑了,停车吃饭,住了一晚,第二天继续前行,这一天走的却全是盘山大岭的路了。汽车只能用一档二档的速度呜呜的往上爬,即像老牛喘气又像乌龟爬山。则目一望下面是万丈悬崖,城里来的小崽子们哪见过这阵势,心全都提到了嗓子上。时不时年看到的是山沟底下翻滚汽车的残骸那惨像叫小青年们惊叫不已,有的女孩子看这遥遥山道就开始哭了,而更多是翻肠倒胃的呕吐。 “好青的山呵,山下那河水实在是好咧,好清的水。”步竦感叹了一声。 “这就是都庞岭。是《长征》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之一。山下那河就是潇水。”带队干部老郑告诉大家。 然后就听他讲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这里的故事。青年们才又来了点精神。 下午车到了消江县城,这什么县城哟,跟一个大镇差不多,倒是很有些古老。老郑说天色晚了,今天赶不到场部了,与县委联系好了的,就又在县城里住了一夜。 晚饭后几个小青年到街上去转了转,什么城,就一条直街半条横街。一根纸烟都没吸完就已走到头了。昏灯窄街矮屋,如果拍三十年代的电影那这里是最好的场景无疑。 有的青年到街边摊贩上买青皮甘蔗吃,买麻花糖吃。整个城里也只有这两样可吃的零嘴。那甘蔗倒是极脆的,不小心掉在地上就摔成了三四节。 第二天早餐后,大家又乱哄哄地爬了各自坐熟了的卡车上,向他们的目的地白龙山农场进发。走了三十里地到了场部,这里是个小墟。由于前几天的雨水多,放晴后路上还是水渍泥滑,卡车不能再下去了,得改乘拖拉机。 知青们跳下卡车又乱哄哄的爬上拖拉机。一路摇摇晃晃颠了二十多里地就到了红旗工区。一个引路的干部指了指三里路外的一丛高高的松树说,那就是红思队,你们要去的地方。 都是一个“红”,看来真个是红色天地了。 拖拉机到村里了,近了才发现这松树好高大呵,远处看来像倒插的毛笔杆,上下一般粗,光溜得像蛇身。到近边一看,噢!足要两人才能抱得住。好高哇,直耸云霄。数一数,二十八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