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三章收获秋天
小山村的初秋格外的美丽。山林叠翠,百鸟争鸣,流淌的河水像一条飘带,在青山脚下,在绿色的田野上舞动。 秋天,也是村里人最开心的时候,秋天的到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祥和的雨露,无私地滋润着大地,万物茁壮成长。人们想吃蔬菜,来到自家菜园子里,伸手就来,十分方便。只有在这个季节,人与自然显得如此和谐,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 英子家菜园子里的西红柿成熟了。 在小小的菜园子里,张则理试种了许多西红柿,从形状上看,有圆的,有长的,也有尖的;从颜色上分,更是招人喜爱,有红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黄色的。一串串西红柿在绿色的叶子的映衬下,光彩夺目,招人喜爱。 张则理手提一个篮子,摘了满满一筐西红柿。 屋子里,山娃和英子他们在做功课。张则理端着洗好的西红柿走进来,放在炕边,拿起一个红色的西红柿说:“吃西红柿了!” “这就是西红柿啊?”小扣子接过来,上去就咬了一口,鲜嫩的汁液溅在了他的白褂上,引来满堂哄笑。 “我们还从来没吃过呢,要不是张老师种上这东西,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呢!”山娃拿过一个西红柿看了又看,然后放进嘴里。 “没想到,我们这个小山村也能吃到西红柿了。”二丫拿起红柿,在手里掂了掂,看了又看,就是舍不得吃。 “种西红柿很简单的,就是我们不习惯种。来年,让你们每家都种上,到时候全村的人就有西红柿吃了。过几年,还要在咱们的山上种苹果和鸭梨树呢,到时候,你们都能吃到的。”张则理的脸上,洋溢着希望的表情。 “那太好啦!过去总说香蕉、苹果、大鸭梨,那只是说说而已。以后,咱们就不光是说了,也能亲口吃到了!”二丫高兴得直拍手。 “张老师,要是咱这里总是秋天多好啊,到那时,就能天天吃到水果了!”说起吃的来,小扣子就来了精神,两只手有节奏地挥舞起来。 “以前,咱这里不种西红柿,现在,你们不是吃上了吗,以后啊,肯定能吃到咱自己亲手种的苹果和鸭梨的!” 傍晚,山娃蹲在家里的菜园子里,仔细地观察天麻的生长情况。院子里生长着豆角、黄瓜、茄子、土豆等蔬菜。两架黄瓜格外引人注意,硕大的叶子像蒲扇一样,充分吸收阳光和雨露的养料。叶子下,一根根翠绿的黄瓜,头顶着黄花,身上带嫩刺,看了,让人垂涎欲滴。 王忠臣给天麻的地上薅草,东院的肖殿福走过来,隔着篱笆和他聊天。 “这天麻长得可真好!”肖殿福两眼直勾勾地看着。 “是啊,你看这叶子多绿,这秆长得多壮啊!”王忠臣说着,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在咱这,从来没见过这东西,你会弄吗?” “我也不会啊,这不,张老师经常来指导吗,天麻能长得这么好,全靠他了。不然,我真不知道怎么弄呢!” “我现在知道了,这是药材,这东西能治病,还能换钱的!” “张老师说了,天麻的作用可大了,能治很多病,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呢!” “这可真是宝贝呀!” “要不,人家县里的药材公司怎么会收购呢?” “你说,这么好的东西,赵队长为啥不叫弄啊?” “谁知道啊,好容易弄来这宝贝,就是不让种,还要偷偷摸摸地种,上哪说理去呀!” “对了,赵队长不是说了吗,是上边不让弄的!” “我可不管他让不让,来年,我还弄!对了,张老师说了,来年,让咱们几家都种呢。” “是啊,张老师真有眼光啊,不愧是有学问的人,来年我也种。” “那当然了!他说了,咱这光种地不行,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想别的办法,肖大哥,咱听他的没错!” “是啊,百岁说,这天麻还能结籽!” “是啊,张老师说了,秋天就能开花结籽了,好多好多的。” 傍晚,张则理在院子里修理农具。 钱兰英挎着一个篮子走进来。她的背驼了,头发有些发白了,腿脚也不大好,走起路来慢悠悠的。 “张老师……张老师在家吗?”她刚跨进大门,张则理迎了过去。 “老嫂子,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说一声,让孩子们来就行了。” “我一直想来看看你,要当面谢谢你!”她把篮子放在地上。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看我,你有什么事吧?” “这些日子,我攒了30个鸡蛋,想给英子补补身子。” “这可不行,你赶快拿回去给肖大哥吃吧,怎么好让你给我送鸡蛋呢!”张则理将篮子推给了她。 “看你说的,为了这几个孩子,你没少操心。听百岁说,前两天,你把两只正在下蛋的母鸡都杀了,你对他们那么好,我送来几个鸡蛋就不应该吗?” “我看孩子们太馋了,才给他们吃的!” “张老师,这鸡蛋说什么你都得收下,这是我们全家人的一点心意!” “老嫂子……” “别说了,为了孩子,你做得太多了。再不收下,我就生气了。”钱兰英放下篮子,头都没回,走了。 “……”张则理望着她蹒跚的脚步,远去的背影,感慨万千。 秋天一到,人们就再不用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了。烧土豆、烤玉米,还可以烤地瓜,哪一样都能填饱肚子。 其实,也不怪小扣子一提到吃就来精神,那是饿怕了。这群孩子,虽然是生长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赶上了新社会。但是,他们没过上好日子。在这些孩子们的心中,能吃饱肚子,是最大的追求和心愿。要不,人们见面的时候,怎么第一句话就问:“你吃了吗”呢,这句话,至今仍在东北流行。可见,吃饱饭是人们生活中最的重要的一件事了。 说到吃,还得说小扣子。 前些日子,玉米刚冒红缨的时候,小扣子就和他妈嚷嚷,要吃煮玉米。妈妈告诉他,玉米还没成熟呢,等过几天一定给你吃。小扣子没事就跑到院子的玉米前看啊看。过了几天,他又和妈妈说,妈妈还要他等几天,小扣子不停地问,妈妈总是让他等。 又过了几天,小扣子看见玉米的红缨已经有些干枯了,他又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玉米还没成熟呢,让他再等几天。有一天,小扣子终于等不住了,非说要吃玉米不可,妈妈耐不住,就终于答应了他。妈妈还没把话说完,小扣子就三步并成一步,跑到房前的菜园子里,“咔咔”一溜神掰,抱来一堆玉米让妈妈给他煮。妈妈一看,差点把鼻子气歪了——他把菜园里仅有的20多棒玉米全掰了下来。结果,只有两个能吃,其它的根本就没成熟呢。本来是想尝鲜的玉米,让小扣子这么一折腾,害得全家人都没吃到玉米。 这件事,很快就在孩子们中传开了,成为大家取笑他的话柄。 早上,王忠臣正在菜园子里看天麻的生长情况。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天麻已经开花了,小小的,白白的。王忠臣看着丰收在望的天麻,心里充满了希望,乐得合不拢嘴。这时,张则理走了过来。 “老王啊,你都成了种植天麻专家了!” “是张老师啊,哪里呀,这还不是你的功劳吗!” “这天麻一开花,我这心里就有底了,明年也就有希望了!” “是啊,多亏了你弄了这么好宝贝呀!” “这主要是山娃他们的功劳啊!” “我们就等着明年种天麻吧!”俩人畅谈着美好的未来…… 张则理自从当上老师后,赵长富对他的监管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人身限制也少了许多,只要不出村,他可以随便活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两年,村上的人对他也逐渐有了好感,在种植技术和教育孩子方面,以及他的一些让农民能过上好日子的主张,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甚至,村里人有个大事小情的,也来找他说说。尤其是“天麻事件”后,人们对他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把改变家乡贫穷命运的希望,也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村里的路上,山娃快速朝家跑去。 “不好了,不好了!”山娃快步跑进家门。 “看把你急成这样,什么事啊?” “咱家的玉米全让赵队长他们给铲了……” “什么,全给铲了?” “是啊,我爸爸正跟赵队长打仗呢!”说着,母子二人朝赵长富家跑去…… “你们都给我躲开,我是跟赵队长讲理,又不是打仗!”王忠臣推开他身边的人群,走到赵长富面前。 “你们也太狠心了,马上就要到手的玉米了,说铲就给铲了?” “不但铲了,我还要追查是谁种的呢!” “那好,不不麻烦你赵队长了。我现在就告诉你,那块地是我种的!” “是你种的?这快地,我早就注意到了,就是一直都没找到是谁种的,你说是你种的就是你种的了,我根本就不相信是你种的,一定还有其他人!”赵长富摇摇头,冷笑一声。 "别听他的,那块地是我种的!”肖殿福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你!你怎么能这样呢?”说完他转过头来,冲着赵长富说: “我说不用查就不用查了,好人做事好人当,我再说一遍,那地就是我种的,跟他没有关系!” “我看啊,这块地根本就不是你们种的!” “这地就是我家种的,不是肖大爷种的,我还去到地里干活了呢!”山娃来到了赵长富跟前。 “赵队长,现在人都要饿疯了,总不能等着让人饿死吧。你可倒好,说铲就给铲了,大伙都在这,咱们说说这个理!” “是啊,你让我们都饿死啊!”身边的人喊着。 “我说老王啊,你别跟着起哄了好不好啊?” “我可告诉你啊,我这不是起哄,这地就是我种的。你也不想想,不是我种的,我能自己背这个黑锅吗?” “那好,你说是你种的,就算是你种的。你知道种黑地有什么罪吗?” “有什么罪,吃不饱饭就种呗,反正那地也是闲着,何苦让人饿着呢!” “可不是吗,现在啊,在人都苦得什么样了!”围观的人议论纷纷。 “你们不要跟着起哄了,这是路线问题,是犯罪行为。我说王忠臣,他们不懂也就算了,你是真不明白啊,还是装糊涂。亏你还是生产队干部呢,带头种黑地不说,还理直气壮!” “当然了,解放都二十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吃不饱饭,这是什么问题?” “你是越说越不象话了,我绝不允许你污蔑社会主义!” “你要知道,社会主义不是让贫下中农挨饿啊!我要是队长,我就让村里的人随便种,省得大家都挨饿。更要让人们都看看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该有多好啊!”现场的好多人都点头。 “越说越不象话了,好了,别说了,你就等候处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