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九章如获至宝
上午,村里的路上,小扣子全速奔跑着。 很快,小扣子就把大利妈不在家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给了山娃和百岁。三个孩子,按照说好的约定,迅速向大利家跑去。黑虎也紧紧地跟随在他们的身后。 三个孩子飞快地来到大利家。 “你妈妈真走了?”小扣子小心地推开门,向四下仔细地看着。 “这事我还敢开玩笑啊!我妈今天去县城了,估计要下午才能回来,你们就在这看书吧。可要小心点,记住,千万别把书弄破了啊!”大利将那本《铁道游击队》从箱子里翻了了出来,交给了山娃。 “太好了,大利你真够意思!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终于能看到书了!”百岁兴奋地跳起来,抱起小扣子在地上转了两圈。 “这一天我们都盼望好长时间了,今天终于能看到了!”山娃搂住大利的脖子,开心地笑了。 接过本书,山娃又惊又喜。他把双手在衣服上蹭了又蹭,然后双手接过书,捧在胸前,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小扣子和百岁立即围过来,三个孩子头朝里,脚朝外,趴在炕上看起来。他们用手托着下巴,睁大眼睛,脑袋紧紧地贴在一起,如饥似渴翻看着。他们看得有滋有味,津津乐道,看到高兴的地方,一个劲叫好。大利也被他们呼喊声吸引了,他也凑过来,四个孩子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着。 大门外,黑虎像个懂事的孩子一样,静静地蹲在大利家的门口,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机警地观察四周的动静,为山娃他们站岗放哨。都说孩子们喜欢黑虎,这黑虎真是通人性,几年来,每到关键时候,总能让人感受到它的价值。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就过了中午。几个孩子看得入神,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全身心投入到小说的故事情节中。
英子将房门锁好,来到了二丫家。 “英子,你好多天都没来了,今天的脸色不错!”秦玉兰放下手中的活。 “英子来了,我还想一会去你家玩呢!”二丫来到英子身边,高兴地拉着她的手。 “英子,你怎么没多穿点啊,看你的鼻子都冻红了。来,上炕暖和暖和。”秦玉兰把英子拽到炕边,还将她的一只鞋脱了下来。 “大娘,看你客气的,我自己来!”英子自己把另一只鞋也脱了下来,坐到了炕上。 “英子,你的病真的好了吗?” “大娘,真的好了。吃了大利送来的药,我的病就慢慢地好了,现在什么事都没有了!” “还说呢,你病重的那几天,可把大娘吓坏了,不怕你多心,我还以为你没救了呢!” “是啊,我病重那几天,大家没少操心,谢谢你们!” “英子,那天,我怎么叫你都没反映,我就哇哇哭了。回到家和我妈妈说了你的病情,她也哭了,我也没想到,你能好得这样快!”二丫说着,眼睛里含着泪水。 “二丫,看你,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干吗还这样啊!” “英子,自从你病了,我们就为你担心,可又帮不上什么,别提这心里多难受了!” “大娘,这次我有病让你们都跟着我担惊受怕的,更没少为我操心。说真话,我特别感激你们,要不是有大家的帮助,我怎么能好得这样快呀?” “是啊,你总算好了,我这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你王妈也不用为你整天哭哭啼啼的了。看她那伤心的样子,我都想哭。你好了,大家就都好了!” “英子,山娃哥说了,等你的病全好了,咱们要去玩爬犁呢,今年的冬天,咱们还一次都没去玩过呢。这回,咱们得好好玩玩!”
大利家。 几个孩子仍然聚精会神地看书,他们被故事的情节感染了。突然,黑虎的叫声把他们从故事中拉了回来。 “不好了,不好了,我妈回来了!”大利惊慌地叫起来。 “那可怎么办?”百岁也没了主意。 “咱们赶紧跑吧!”小扣子更是慌了手脚,说完就要往外跑,山娃一把拉住了他。 山娃冷静地走到窗前,看了看。“快,咱们先躲到外屋的柴堆里,一切行动听我的,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动啊!”三个孩子马上钻进了柴堆里。 这时,田淑媛已经走到了门口,黑虎向田淑媛摇着尾巴。 “大利,这是谁家的狗啊,怎么趴在咱家门口了?”说话间,田淑媛已经跨入了房门。 “啊……是山娃家的!” “它怎么跑到咱家来了?”田淑媛疑惑地问。 “啊……是这样的。我自己在家,很害怕,就特意把它叫来,让他给我壮胆的!” 柴堆里的三个孩子连大气都不敢喘,田淑媛总算走进了屋子。大利还算机灵,他立刻将门关上。外屋的山娃他们终于喘了一口气。趁这个机会,山娃向伙伴们一挥手,他们轻轻拨开柴禾,悄悄地从柴堆里钻了出来。三个孩子弯着腰,低着头,快速溜出了房门。这一连串的动作机敏迅速,神不知鬼不觉。他们就像贼一样飞快地跑了,黑虎也乖乖地跟着他们的身后。
在百岁家的院子里,孩子们围着一个刚刚做好的大爬犁看着,他们高兴地拍着手。 “哈哈,爬犁终于做好了,这回咱们几个都能一起坐了!”小扣子第一个坐了上去,看看这,又瞧瞧那,特别喜欢。 “好大的爬犁呀,这回咱们终于有爬犁了!”百岁一下趴在了小扣子的身上。 “现在,英子的病也好了,咱们就能去玩了,这回要好好过把隐了。哈哈……”山娃高兴地两只眼睛眯起来。 “爸爸,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了!”百岁拉着爸爸的手,乐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其他几个孩子围着爬犁兴奋地摸摸这,摸摸那,甭提多高兴了。 “肖大爷,真是谢谢你了!”肖殿福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也笑了。
一个星期过去了,英子的病完全好了,脸上也恢复了往日的红润。 星期天的上午,村子的西山坡上。 在茫茫的雪地上,六个孩子兴高采烈向坡顶爬去。大利和山娃拉着爬犁走在最前面,小扣子和百岁紧紧跟随,二丫搀扶着英子,还有黑虎也跟在后面。孩子们有说有笑,一路欢歌。 “大利,那天我们从你家跑出来,你妈发现我们了吗?”百岁问。 “别提了,你们是跑了,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啊。那本书不是还在炕上吗?什么事能瞒过她的眼睛啊,从我的表情里,我妈就看出咱们有鬼了!” “对了,那天你是怎么混过关的?”山娃问。 “我妈那关可不好过,她多聪明啊!” “你妈妈怎么说的?”小扣子问。 “她说,你小子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和妈妈耍起把戏来了!”然后,就将书锁到了柜里。 “你妈骂你了吗?”小扣子继续问。 “你想啊,她还能留着我呀,她把我好顿臭骂,没打我就算不错了。还好,事后,我妈一次没再提起过。” “真是难为你了,要不是我们看书心急,真的不会麻烦你的!”山娃说。 “其实,你们和我说了看书的事后,我挺为难的。不答应你们吧,你们跟我说一回,也不容易;答应你们吧,我妈妈那关,也过不去。后来,我就想利用我妈不在家的机会,上次总算满足了你们这个愿望,我就是挨骂,心里也很高兴!” “大利,那次真是谢谢你了,可惜呀,就是没看完!”山娃一边拉着爬犁,一边遗憾地说。 “等以后有机会,我还请你们到我家看!”大利真诚地说。 “不了,我们已经很感谢你了,不能再给你找麻烦了!”山娃满意地说。 “有什么感谢的。”大利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年头,看一本书多难啊,在咱们村,我敢说,也就是你家有几本书,其余谁家都没有!”百岁说起看书的事,总有说不完的话。 “要不是有大利帮忙,我们还真看不到这么好的书呢!大利,不怕你笑话,我长这么大,就从来没看过这么好的书!”小扣子用袖头蹭了蹭流出的鼻涕。这个时候,英子和二丫也从后面赶了上来。 “听我爸爸说,原来我家也有好多的书,后来都被人家全给烧了……不然,我们就有书看了!”英子遗憾地说。 “那帮人也真是的,那么好的书,干嘛给烧了,烧了多可惜呀,那帮人真可恶!”二丫气愤地说。 “你们不懂,人家说了,那是‘毒草’,是不能让人们看的!”大利一副大人的腔调。 “真是怪了,好书愣是不让看,还给烧了,这是为什么啊?”百岁特别生气。 “什么都别说了,能看到两本,我就很满足了,要是没有大利,连一本还看不到呢!”山娃从心底感谢大利,甚至,连飘去的眼神,都带着谢意。 “大利,你真是好样的!”百岁和小扣子更是到了崇拜的地步。
山娃家。 王玉琴一个人坐在炕上给山娃翻做帽子。她将一个十分破旧的黄色狗皮拆开,将呢子面翻过来,再重新缝上。然后,又把皮毛用玉米面搓了又搓,一会的功夫,皮毛就变得新鲜了。她认真地做着帽子,王忠臣走了进来。 “这是干什么呢?” “山娃的帽子都破得不像样子了,咱又没钱买,看这孩子冻得可怜的样子,我着急啊!” “这孩子真是懂事多了,一次都没说过这件事。” “他越是不说,当妈的就越是着急啊!” “我这个当爸的,总感觉挺对不起孩子,咳,这年头啊,也是真没办法呀!” “别这么说,这不能怪你,等以后就好了!” “我真的希望他们这代人能走上富裕的路,过上好日子!”
在说笑声中,几个孩子很快爬到了坡顶。 山不是很高,但山坡却很漫长,地势平缓,树木也很少。山坡被积雪覆盖着,踩上去特别的柔软。远远望去,长长的山坡跌宕起伏,就像一条洁白的飘带,挂在西天上,十分壮观,非常适合孩子们滑雪,是天然的滑雪场。 坡顶上是一个平缓的地带,风却很大。山娃手扶爬犁,几个孩子纷纷争抢着坐到爬犁上。小扣子首先强占了有利位置,他坐在了中间。山娃让他把地方腾出来,让给了英子坐,还嘱咐身边的百岁和大利扶好她。 山娃坐在了爬犁的最前面,由他把握和控制爬犁的方向和速度。 山娃高喊着:“准备好了,咱们的‘飞龙’下山了!” “下山了,‘飞龙’下山了!” 坐满六个孩子的爬犁,顺着山坡缓慢地向山下滑去,孩子们高兴地喊着,叫着,他们异常高兴。 爬犁顺着山坡,向前滑行,速度越来越快。顷刻间,两侧的树木快速地向后退去。在他们的身后,飞驰的爬犁荡起了片片冲天的雪浪,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爬犁就是一个快乐的飞船,一会冲上丘陵,一会跌入低谷,起伏跌荡,像脱缰的野马,像腾空的巨龙,快速向山下飞去。孩子们欢呼雀跃,笑声响彻了小小的山村。 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孩子们唱的《山里娃》的歌声—— 山里娃, 好潇洒, 不怕风吹和雨打, 上山咱敢打豺狼, 下海何惧风浪大。 只要心中没有鬼, 老虎拉车咱也敢来驾。
山里娃, 笑哈哈, 练就一双铁脚丫, 穷不怕,苦不怕, 开心快乐渡年华。 风不怕,雨不怕, 不经摔打你就长不大。
爬犁很快就冲到了山脚,速度也渐渐地降了下来,在小河的冰面上缓缓前行。 尽管天气十分寒冷,孩子们的脸都冻红了,但是,玩的兴致丝毫没受到影响。他们一次次从爬犁上走下来,又一次次拉起爬犁,向山坡爬去。循环反复,直至满头大汗,精疲力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