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三
一天,王民武被人叫进蔡家客厅。“东家找我有事吗?” 蔡承宗把自己考察的纸业销售、竹源情况、增加纸坊的打算和人选等向他作了详细介绍,最后说,“我通过反复思考,你就是最好的人选!” 民武两眼发直:“东家,我咋行呢?请您另外考虑别人吧。” “就是你!我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你很诚实,头脑也灵活,是个做生意的好手,我绝没有选错人!” “我没有建纸坊的经验。如果辜负了您的一片心意,对大家都不好。” 承宗肯定地说:“经验是积累的,你跟我干段时间,就不愁没有经验了。” “东家,我们非亲非故,您凭啥要这么信任我呢?” 承宗拍着民武的肩,慢慢说:“民武,你我都是外地人,在这里萍水相逢,是我们前生的缘分。一见到你,我就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是人生大喜之一。你想,我们到这深山老林的卢沟来生活很不容易,大家应该互相照顾。三国时,刘、关、张桃园结义,成就帝业。凭你我多年相交,我发现你是可以患难与共的君子,你为了抢救我纸坊的财产,竟然置生命于不顾,又不为金钱所撼动,像你这样的大义之人,还不值得我尊敬吗?你在同大户势力相斗时,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请问不和你这样的义士交朋友,我该和哪些人为友呢?我们虽没有结拜,但却比结拜还亲!”承宗说得真切,“兄弟,你看这卢沟象原始森林一样的竹子,不拿来造纸岂不浪费?加上眼前这纸的行情,我们总不能永远只有一个纸坊吧!我的纸业应该发展,就必须再建一个纸坊,以后还要建更多。我一个人咋管得了呢?”他越说越激动:“我需要你的帮助,你也需要我的支持,只要我们二人齐心协力,就一定会成就纸业,我想将来在平乐、下坝和周围的道佐等乡肯定会出现‘大纸坊’的局面!” 听着、听着,民武也跟着激动了。 承宗接着说:“纸坊建起后,我就请你帮我管理。如果管好了,利润多了,你也有一份;即使亏了,由我来承担。” 民武:“但是建纸坊的钱呢?” 蔡承宗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慢慢地说,“我出钱把纸坊建起来,先交给你经营,分两成利润给你,等你赚了钱再还我那八成。还清后,这个纸坊就归你了。想一想,如何”? 民武算了一下:“几年后,你等于给了我一个纸坊。” 承宗:“是的,只要你干得好,创造了利益,给你一个纸坊又有什么呢?有功就要奖嘛!” 民武:“东家,……我始终觉得不太好。我真的不能要你的纸坊!” 承宗大声说:“为什么不要?你要好好的干,只有产生了效益,我才能奖赏你。如果你真的得到了纸坊,绝不是我对你的施舍,而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王民武心里没底,“等我想两天答复您。” 当天夜里,王民武把这事同自己妻子和岳父母谈了,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家觉得可以。认为这是蔡东家瞧得起你王民武,很多人连想都不敢想呢。 第二天,王民武向东家表示同意,但希望蔡东家能从各方面加以帮助。蔡承宗一拍桌子“好!民武,你真爽快!我决定帮助你!” 王民武单腿跪在蔡承宗膝下,右手捂在胸前,低头称“恩公”。 承宗赶快将他扶起:“哎!不要这样,你我之间只能兄弟相称。” 民武随即就带上东家的钱和几个舅子及地方上的亲友到邛州购买建造纸坊的材料。在离原来的纸坊较远的地方修建新纸坊,山上木工、石工多,一个月内就修起了新的造纸坊。他同样在纸坊的中央供上蔡伦的塑像,天天跪拜。 地方上有个叫王以雄的人,脸上长着几个麻子,在蔡氏纸坊当纸工。他不喜欢别人有钱,也瞧不起没有钱的人。当他听说蔡东家要给王民武一个造纸坊,非常嫉妒,同纸工们说:“王民武不要那么得意,我去找东家,保证蔡承宗从他手中把纸坊收回!” 人们说:“人家蔡东家给王民武一个纸坊又关你啥事呢?你不服又能咋样?蔡东家既然把纸坊都给他了,你恐怕没这个本事让东家收回纸坊啊!” 王以雄说:“王民武有啥功劳?这蔡东家的眼睛又没有瞎,凭啥给他一个造纸坊。这次你们看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如何?” 大家嘲笑说:“即使你有本事让蔡东家收回纸坊,人家也不会给你嘛。” 王以雄气势汹汹:“我不是想要纸坊,而是想出一口恶气才自在点。” 人们问他:“王民武究竟为啥事得罪你了,你这么恨他?” 王以雄:“他没有得罪过我,我主要讨厌他那得势小人的样子。” 于是王以雄来到蔡家挑拨、讨好:“东家,你咋白给王民武一个造纸坊,你晓得他在背后骂你什么吗?” “他骂我什么”?蔡承宗奇怪。 王以雄欲言又止,腻了半天才说:“我给您说了,您可不要告诉他啊。这个人表里不一,厉害得很!你忘了他几次辞赏的事吗?那是在收买人心!” 蔡承宗反驳道:“你说人家收买人心,我认为他大功不计赏,是真君子!” 王以雄左顾右盼,把嘴伸到东家耳边,压低声音:“他说纸坊是他凭本事干出来的,你看这人好狂啊,他以后恐怕连您都不放在眼里了。” 承宗瞟了他一眼:“哈哈,我以为你说什么?我们事先约好:我出钱修建纸坊,他负责经营,将来赚了钱后还我的本钱,纸坊就归他所有。他说的都是实话。咋是骂我呢?简直莫明其妙!至于王民武这个人,我认为他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而绝非一般的小人。” 以雄脸上的几个麻子动了一下,尴尬地说:“我不清楚你们之间是咋回事。只是听到一些人说东家的坏话,就来给您说了,没有其他意思。” 蔡承宗想‘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究竟是别人说我的坏话,还是你说我的坏话,只有你最清楚。他一语双关地说:“我懂你的意思。如果你能像王民武那样能干,我也可以交一些东西给你,但你应该成为君子。” 王以雄听出东家的弦外之音是骂他为小人,他想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君子啊?他见蔡东家决心坚定,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献媚地说:“谢谢东家,以后有机会请不要忘了我啊,我走啦。” “不送”!蔡承宗对着他的背影嗤之以鼻。 大家见了他就问:“喂,王麻子,你的三寸不乱之舌说动蔡东家了吗?” 他像个蔫茄子:“不知王民武用什么手段迷住了蔡承宗,他们二人的关系太铁了,谁也说不动他。” 人们讥笑他:“我们认为你当真有口才说服蔡东家了,大家等着看王民武交出造纸坊呢!” 王以雄垂头丧气:“啥都不要说了,我以后再也不过问他们的事了!” 大家笑着说:“哪个叫你过问人家的事嘛!” 蔡家这两个造纸坊相隔不到一里路,有上百个造纸弟兄,加上卖竹麻的、背石灰的,来来往往,好不热闹。遇上两口篁锅的竹麻同时煮好,大家开始打竹麻时,那《竹麻号子》的喊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这王民武办造纸坊,同样打“蔡氏纸业”的名号。他招一部分以张启芬哥哥、弟弟为主的年青人,自己和师傅认真教他们。这些人都是和王民武沾亲带友的,干活非常卖力,他们很快学会了一定的技术,造出的纸完全能和蔡承宗的纸质量相当。 王民武深知,一个造纸坊不光是能造出纸来,或者纸的质量好了就行,要获得更多的利润,还得要有很好的销路。至于销路,他从未搞过,只有向蔡承宗学习。一次蔡承宗带上王民武走遍了平乐和邛州的整个市场,也看了其他人的纸质和纸价。承宗:“民武,你有什么想法?” 民武说:“东家带着我看了平乐和邛州的整个纸市,看来我们的纸目前不愁销路,但为了永久不衰的生意,我有两点想法,不知对不对?” 蔡承宗:“随便说,我就是要听你的想法。” 王民武不慌不忙地说道:“第一、我们两个纸坊的纸光在平乐就能销一半,我们不妨在每年的三月十一、六月初六和七月半这些大量用纸的前两、三个月,只供应邛州或成都纸商少量的纸,把大量的纸囤积起来,主要卖给平乐人。” 承宗睁大眼睛:“为什么?” “因为平乐镇其实是个用纸大市场,你丢掉了它,就等于丢掉一个本地市场,何必舍近求远呢?我这想法既能缓解平乐的用纸高峰,又不丢掉邛州和成都的纸商。第二、我通看了整个纸市,我们纸质居优,应该长价,哪管每篁锅纸能长二两银子也应该长。这不为别的,只是体现一分钱一分货这个货真价实的道理。东家,你不要怕长价后影响销路,其实买主们都是买长不买跌。” 蔡承宗惊奇地拍着民武的肩说:“想不到你王民武才跟我不到一年,就能看出这纸市的窍门,你真是一个经商天才,我当初确实没有选错人!” 承宗到州、府衙门时,经常带上王民武。渐渐地民武和这些官员也熟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