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十八“快来救人……”
这是许建荣的第三封来信。 许建荣一插队就当上了汪屯大队的民兵连指导员,不久入党,成为狮子屯公社党委员,团委书记。出席了阳高县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现在,她正在阳高县女子篮球队集训,准备赴太原参加山西省女子篮球赛。 许建荣的进步速度快得惊人,江学孟在欣慰之余隐隐约约感到一丝不安,他的情况至今还没有明显的进展,他得使劲加油了。 工作面只剩下拿电钻在煤壁上打眼的打眼工,其余人全部在尾部巷运料,准备支密集柱。密集柱(也叫堆柱)一堆四根,工作面长一百米,得支五十堆密集柱,需二百根坑木,工作量巨大。(也就是说,回采一个循环,需要二百棵成材树。一班一个循环,一天是三个循环。这仅仅是一个采煤工作面。) 支柱用的坑木长两米,直径一般在三十公分左右,太细了是吃不消顶板的巨大压力的。江学孟早已学会了运木料;双手抱起圆木向上一抛,同时迅速转身,用凸出的大胯接住圆木,右手抠住木料,连抠带搂使木料固定在大胯上,弯下腰撅起屁股,这样就把圆木拖走了。同样一根圆木,用这个方法能拖走,若用肩膀扛就可能扛不动。 坑木种类很多,有桦木,黄花松,椴木,楸木,水曲柳等等。椴木,楸木最轻,桦木,水曲柳最沉。老实的人不挑不拣,从坑木堆上挨着拿。机灵的就翻来翻去找轻的。江学孟也学会了辨认木料,旁边没有人,他也挑轻的。要是有人他就不挑了,跟前是啥就拿啥。 木料运了多一半,队长杨先掀了掀冒热气的胶壳帽,喊了声“缓缓吧!” 工人们就地坐下,靠着煤帮的,靠着木料的,因地制宜。有人为了省电,拧灭了头顶上的矿灯。 工作面方向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是一连串岩石崩塌的声音,白茫茫的石粉浓烟一般钻出工作面扑进尾部巷。白雾中跌跌撞撞爬出两个人,是打眼工李大眼和郭富。 “我日他妈的!想吃人哩!” 郭富吐着嘴里的石头面子骂道 。 在尾部巷休息的人都拿毛巾捂着嘴和鼻子,空气里都是石粉,吸一口噎嗓子。 几分钟后,白雾渐渐稀释。 杨先看看李大眼和郭富身后再没有别人,便问:“张师傅哩?” 李大眼和郭富四外搜寻,然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发起愣来。 这时,工作面方向飘来微弱的呼喊声;“救命啊……救人那……” “是张师傅!” 杨先一个激灵站了起来。 打眼工每个小队有三个。杨先队里的打眼工是李大眼,郭富,还有一个李天来。李天来今天休息,杨先派张师傅去帮助装药(往打好的煤眼里装炸药雷管)。张师傅叫张义和,五十多岁,原来是福利科的会计。大概是因为解放前参加过国民党还是别的什么历史问题,在清理阶级队伍时被清理出福利科,下放到回采一线劳动改造。张义和年岁大了,干不了重活,杨先总是派些轻活给他。 杨先喊完那声“是张师傅!”就往工作面里钻,身后留下一句话;“快来救人!” 工人们面面相觑,谁也不动。 “去?还是不去?”江学孟问着自己,左右为难。工作面落了大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工友们的沉默足以证明。可是想起张师傅和蔼可亲的微笑,想起张师傅对自己的关心,江学孟顿时头脑一热,爬起来随着杨先也钻进工作面。 工作面快要被岩石填满了,那一溜保护工作面的密集柱七零八落,东倒西歪。少数几根没倒的,有的被压得象开花似的从里向外一圈一圈往下卷(工人们称作“烫发头”,非常形象),有的被压折,压批,淌出粘乎乎的汁液。古塘上空,灰白色的巨石呲牙咧嘴,象魔鬼的牙齿。这些悬在半空没有任何支撑的巨石随时可能落下。江学孟吓得汗毛直竖,脊梁上一个劲冒冷汗。可是他已经爬进来了,只能横下一条心继续往前爬。如果此时再退出去,还不如干脆不进来。 又向前爬了十几米,发现了张义和。石头埋到他的胸部,他动不了。他的脸朝着尾部巷,显然是在向尾部巷跑动时被埋住的。他的右边是一个从古塘高处倾斜下来的陡坡,没有一点儿遮挡,随时面临着被再次流下的碎石埋没或是被滚落下的巨石砸死的危险。张义和看见了杨先和江学孟,不再呼喊救命,开始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他的呼喊即不激昂,更不壮烈,只能算作念叨或呻吟。让人听着不伦不类,说不出那股难受劲。江学孟觉得,他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一旦他死了,他是喊着“毛主席万岁”死的。 杨先爬到了张义和跟前,观察片刻,对身后吩咐道;“快拿柱帽来!” 说着同时回头,看见是江学孟,感到意外,莫名其妙地发起脾气来了。 “你怎么进来了?快出去!叫他们拿柱帽!” 江学孟知道杨先的用意,他是新工人,没有足够的井下工作经验,杨先怕他再发生意外。他可以借传达命令的名义退出工作面不再进来。可是这样做仍然会被认为是“临阵脱逃”,他不能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他必须象队长杨先那样身先士卒,为大家做出表率。 江学孟迅速爬到尾部巷,说了一句“队长让拿柱帽”,抱了两个柱帽又钻进工作面。几个人跟着他也钻进工作面。 柱帽其实就是一块厚木板,一米多长,厚度一般是十多公分,夹在柱头与顶板之间,以扩大柱子的支撑面积。 杨先用大家拿来的柱帽在张义和的右上方小心翼翼地搭起了一道屏障,可以抵挡斜坡上滚落的小石块。其余的人开始挖张义和身边的石头。此时张义和依然不停地念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眼里淌着泪,轮流望着这些救他的人。 大顶没有再次塌落,否则,张义和连同救他的人都会被活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