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二章
一九八四年八月上旬,于志坚被分配到北岗县第四中学。学校位于县城以北五十多公里的高岗镇。他从县教育局拿到介绍信后就乘车来到学校报到,走进校园的第一印象就是学校没有大门,没有围墙。也可能是暑期放假的原因,校园里冷冷清清。整个校园里只有一栋三层小楼房还是半拉子工程,周围乱七八糟。其他是一栋栋红瓦房。校园面积有近百亩,除了路两旁长着一棵棵大杨树外,到处是一片片黄土地和蒙古包似的麦秸垛。一群群鸡在麦桔垛旁找食吃;一群群鸭在路旁污水沟里边跑边呱呱乱叫;还不时地从房前屋后蹿出一条条大狗小狗的,非常吓人。于志坚走着看着,突然看见一个人走过来,他很快迎上去客气地问:“老师,请问学校办公室在那里?”那人好象没听见似的,仰着个脸,扬长而去,给本来心凉的于志坚又泼了一盆冷水。他不再找学校领导报到了,就走出校园,去车站搭乘回家的班车,上了车,就听见有个人在喊: “于志坚。” 他愣了一会儿,才看出来是他高中时的同学,叫汪倩。她非常漂亮,柳眼眉,丹凤眼,白皙的瓜籽脸,高鼻梁,小嘴巴,眉清目秀,读书时一直是学校的校花儿,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见面了。 于志坚有点惊讶地说:“是汪倩啊,你好,好多年没见面了,还是那么漂亮。” 说得汪倩不好意思,两颊绯红,便急忙问于志坚: “你现在在干什么呢?” “我又到师范学校读书去了,刚毕业分配到北岗县四中,今天来报到。你现在在哪里工作?” “我招工就招在棉纺厂,就一直在棉纺厂工作。” “商品粮户口还是好哇!” “比你差远了。” “你别谦虚了,我还没参加工作呢,你小孩多大了?” “去你的,我还没结婚呢。” 汪倩又一下子涨红了脸。 一路上,他们谈笑风声。于志坚低落的情绪也没有了,反而变得高兴起来。 回到家里,他哪儿也不去了,想趁这个时间好好帮母亲干点事,陪陪母亲,让母亲也好好休息休息,轻松轻松。这一年,他母亲已经六十五岁,坎坷的岁月已使她白发苍苍,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两眼凹陷,两手结满了老茧。看到母亲,回首往事,他便一阵心酸,泪水从眼里往外涌。他对母亲说: “妈,我工作安定后,就选个日子结婚算了,您这么大岁数了,不能再一个人呆在家里;也不要再养猪了养羊了,该享点清福了;儿子这么大了,还让您操心劳累,我问心有愧呀!” 赵雪说:“志坚,你以后的路还长,只要你好好干,妈就知足了。” “妈,你放心,从我记事儿开始,你教导我的话,我都铭记在心,并都坚决做到。”于志坚非常坚定地说。 于志坚在家里帮母亲干了几天活以后,他母亲说:“志坚,家里没啥事了,你可去看看秀丽,不能老等着人家来找你;你这毕业了,应该好好感谢秀丽才对,她给我们帮助很大。” “妈,你说的对,我也打算去找她,和她在一起好好聊一聊,她还不知道我分配在哪里。” 一天,于志坚来到了他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四年的红河大队学校,结果,一片寂静,学校还是老样子,一点没变。他走近原来住的那半间房透过窗子玻璃向里面看了看,像是还在住人。看着这半间房,看着这学校,又勾起了他很多回亿,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突然间,一个老熟人从厨房那边走过来说: “志坚,你找秀丽是吧?” “张老师啊,你好,就剩你一个人啦?” “是的,其他都到镇上集中学习去了。” “那就算了,我回去,你见到秀丽就说我来找她来了。” “到办公室坐一坐,喝点水嘛?” “不了,谢谢。” 到了八月底,学校即将开学,于志坚再次来到北岗县第四中学报到,原来上级在暑期对该校领导班子做了调整,书记、校长都是刚上任的,书记叫王劲松,校长叫赵进。于志坚直接找到了校长办公室,赵进热情地接待了他。赵进中等身材,微胖的方脸上镶嵌着两只鼓眼泡眼睛,看上去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于志坚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把介绍信递给了校长,校长让总务处主任高显贵先给于志坚安排住房,工作安排等待通知。 学校给他安排了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瓦房,配了一张旧木床和一张没有抽屉的旧木桌。他也就因陋就简地把房间简单地布置一下后,准备洗把脸,可门前连自来水也没有,就端着脸盆出去找水。他发现几十米远的道路旁边 有不少人在用木桶接水和挑水,走的走,来的来,络绎不绝。他走近一看,就只有一个离地面不到一米高的水龙头在供水,看来这种用脸盆做为蓄水的工具是不行的。他接了一脸盆水尴尬地回到了自己的寝室,简单地一洗就去打开水,到了开水房,又是站着一队人;轮到他打开水时,一看,原来开水炉是一个大铁锅上面箍着一个圆柱形大木桶,下端也只安装了一个水龙头来供开水。 学校一个学生食堂,一个教工食堂。教工食堂就在开水房旁边,到了开饭时间,于志坚拿着碗筷来到了教工食堂,打饭的窗口也排了一队人;里面只有一个炊事员,也没有餐厅,打了饭菜就各自找地方吃。有人回到家里吃,有人串着门吃。于志坚刚来,不认识人,打了饭就直接回到他的住房。吃完饭,他就静静地躺在床上,两次来到学校所看到的那些场面在他脑海里反复出现。 学校正式开学了,于志坚被安排在初中部教初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任初一(1)班的班主任。 学生报到刚一结束,于志坚就拿着初一(1)班的学生名单及《中学生守则》走进了教室,学生们眼睛齐刷刷地盯着于志坚,这是学生遇到新老师的一种正常反映。 “上课!”于志坚声音非常洪亮。 “老师好!” “同学们好! “现在我来点名,请大家注意,若有错误及时更正。”于志坚紧接着说。 “王杰林” “到” “何建新” “到” “张宏正” “老师,我叫张正宏。” “噢,你叫张正宏。” …… 点名完毕,于志坚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讲话: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叫什么?八个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了,那我们从小学到中学是不是向上了?” “是” “所以,我们从今天起就进入了中学时代,从小学生变为中学生了,我们就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了,大家说对不对呀?” “对” “现在我把《中学生守则》给大家宣读一遍,然后把它贴在教室里,请大家共同遵守。” 宣读完《中学生守则》,于志坚又说:“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一星期后,我们共同来选举产生班干部,请大家认真观察,发现人才,积极推荐,也可以自荐。班级工作暂时由王杰林负责;两操暂时由张建刚负责。从明天起,我陪大家一起出操。” 于志坚一上来就把自己的班抓得井井有条。他把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给班上任课老师创造了一个良好教学秩序,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刚开学,其他班级都还没有正常出操,学生们还在到处乱跑,而他们班上的学生就在按时起床,按时出操了。 出操的第二天,张建刚对班主任说:“于老师,高中班的学生骂我们小兔崽子,出什么风头。” 于志坚说:“你不要理他们,我们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只要我们做得是正确的,什么都不要怕。” 他注意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实行民主选举班干部,即使他提名的,也要通过全体学生表决通过,这样才能使班干部在学生中有威信,才能成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他十分注意班长的选拔与培养,给班长极大的权力,可以代替班主任处理班上的任何事情;如可以撤换不合格的班干部,可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处理,老师不在也能管理好班级,达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由于良好的班风和良好教学秩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提高了。任课老师都喜欢在他班上课,也都对于志坚的班级管理交口称赞。由于当时这所学校校风差,教学质量低,领导频繁更换,像于志坚这样的班级管理基本上是一花独放,其他班和他的班相比反差太大;所以开学没多久,教师子女及亲属都要求转到他的班上。 学校这么差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没有使于志坚气馁,没有随波逐流。他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是努力改变自己,不去埋怨环境,让自己适应环境,再去不断地改变环境。他面对现实,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对班上所有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档案,内容包括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爱好等;将优、中、差的学生相互组合在一起,建立互帮互学小组。从一开始就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等到考试后再去发现落后的学生,不能等到学生滑到不可救药的边缘再去关心他。他提出要预防落后,不能等到落后。课堂教学他采取学生预习授课方式,上新课学生必须预先自学,预习后再授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有目标地学,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互动。这样,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作业当堂训练,当堂完成。课后要求上交的作业,必须按时上交,一个都不能少,请教别人也是进步。批改作业是一个又花时间又枯燥的事情,不管多忙,他都认真批改,按时反馈给学生,并且持之以恒。 自从开学上班之后,于志坚就忙个不停,一心扑在教学育人上。时间很快到了一九八四年底,他给他母亲承诺的年前选个日子结婚的事还没办,心里在想,就利用新年元旦放假给婚事办了,这样也不耽误工作。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初,他利用一个星期天回到了老家,把他准备结婚的想法和母亲进行了商量。赵雪二话没说,她早就盼望这一天,这也是她目前最操心的一件大事。母亲同意之后,他就去找曾秀丽,曾秀丽星期天也回到了自己家中。他就到曾秀丽家,和曾秀丽及其父母一起商量了他们准备结婚的事宜,二老都没意见,很通情达理,还考虑到年轻人工作忙,要求婚事一切从简。 于志坚就和曾秀丽商量,在新年元旦前约一个时间进城去一趟,简单地买一些结婚必需的用品。 十二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他们二人来到了县城。按规矩,男方要给女方一大笔钱,叫彩礼,供女方结婚买东西用的。曾秀丽舍不得花于志坚拿的钱,只买了一套衣服和一些日用品。他非要让于志坚多买一套衣服,考虑他原来就没有一套像样的衣服,又加之现在上班接触人又多,也该好好的“武装武装”。 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九八五年元旦,于志坚和曾秀丽正式举行了婚礼。他们的婚礼非常简单,于志坚这边就安排了几个人骑自行车代上陪新娘子的年轻女子去了曾秀丽家,这就是接新娘子的“车队”。这天,曾秀丽就穿了一套新衣服,上衣是红底紫花色薄棉袄,裤子穿的是深蓝色的,脚上仍然穿的是运动鞋,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打扮了,基本上和往常一样。走时,曾秀丽也不坐车子,自己也亲自骑自行车一同到了于志坚家;之后,按照当地习俗举行了结婚典礼仪式。到了晚上,于志坚的朋友们都来了,一是庆贺;二是来热闹热闹,这里叫闹房。这个叫新郎新娘谈谈恋爱经过,那个叫新郎新娘喝交杯酒;这个向新娘子要喜糖吃说牙不疼;那个向新娘子要烟抽说格外香。他的农民朋友赵金德说: “志坚,你们岁数都不小了,不说多生,应该快生,最好是“跨门喜”。 大家笑声阵阵,热闹非凡。 结了婚三天之后,于志坚就来到了学校,来到了他所代的班。 老师们见了他,这个说:“于老师,这么快就来了。”那个说:“于老师,太对不起新娘子了。” …… 结婚后一个月的时间就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了,农历腊月二十以后都放寒假了,于志坚在想:“今年春节是我接婚后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正式拿国家工资的第一个春节;我要利用新春佳节好好孝敬孝敬母亲,感谢曾秀丽;他们俩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永远不能忘记。” 于志坚列了一个购物清单,用了两天时间办年货。腊月二十三,当地农村的习俗叫过小年,这一天,他带着年货回到了老家,一进门,他母亲和曾秀丽都在家里,赵雪说: “我想你今天可能要回来,果然回来了。”说着就和曾秀丽一起赶紧去接于志坚办的年货。 于志坚高兴地说:妈,秀丽,今年春节我们三个可要好好团圆团圆,多做点儿好吃的,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提高一点儿;妈,我要好好的孝敬孝敬你;秀丽,我要好好地感谢感谢你;我的今天与你们两个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甚至将来还离不开你们地支持和帮助。” 大年三十的中午,他们三个人都动手,做了一桌很不错的菜,有春节人们信奉的全鱼;有适合老年人吃的肉沫蒸鸡蛋;有用鹌鹑蛋做的三鲜汤等七八个菜。于志坚拿出一瓶红葡萄酒打开后,首先给母亲斟上一杯,然后用双手端起来说: “妈,儿子敬你一杯酒,你地养育之恩儿子终生不忘。” 赵雪喝了这杯酒后,曾秀丽又拿起酒瓶给婆婆斟了一杯,也用双手端起来说: “妈,秀丽敬你一杯酒,你对我地关心、宽容,我永远铭记在心。” 赵雪喝过之后,于志坚拿起酒瓶给曾秀丽斟一杯,用双手端起来说: “秀丽,敬你一杯,你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永远感谢。” 曾秀丽喝过酒之后,拿起酒瓶给于志坚斟了一杯,也用双手端起来说: “志坚,我也敬你一杯,感谢你对母亲的孝敬和对我的信任。” 酒罢饭罢,收拾整理完毕后,于志坚拿出糖果、瓜籽儿等放在桌子上,三个人拉起了家常,气氛热烈,其乐融融。赵雪说: “志坚,妈给你说句心里话,今年是你妈来到这人世间最开心的一年啊!” “妈,你以后就开开心心地过日子,不要再操我们的心了。”于志坚说。 曽秀丽接着说:“妈,你懆心劳累快一悲子了,也该享点清福了。” “秀丽呀,只要你们过得好,就是我的福。” “妈,你真算得上是个无私奉献,舍己为儿的好母亲啊!”曽秀丽笑着说着。 赵雪和于志坚也都笑了起来。 …… 到了晚上又包起了饺子,当地大年三十晚上都有吃饺子的习惯。 大年初一,按当地农村的习俗,于志坚和曾秀丽一起在村子里走家串户,给村子的人们拜年,送去祝福。 结婚第一年的春节,男方到女方父母家里拜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双方的父母都需要尊重和孝敬。大年初二于志坚和曾秀丽一起拿着礼品又去了曾秀丽的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