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五章
一九八八年秋,国家改革开放已经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教育战线也不例外,全国性的大搞勤工俭学。国家有关部门对勤工俭学还专门制订了优惠政策,校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专门成立有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这一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督促下,按照政策要求,学校决定拿出专人出来负责搞勤工俭学。总务主任高显贵提出: “这项工作只有于志坚来干才行。” 校长钟学农说:“他教学和对班上的管理都搞得好哇!这合适吗?” “不就是看他会管理,有魄力,胜任这项工作。这项工作不是随便抽调个人就能搞好的,不像开会,可以随便代替。”高显贵带着自己的观点说。 最后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由于志坚负责勤工俭学工作。同时抽调的还有物理专业毕业的老教师何亮,他身材单簿,清瘦的面庞,高鼻梁上架着一付眼镜,显得温文尔雅。话不多,却是一个老实肯干的人。 上任以后,他们二人就在边思考,边考察。就在这个过程中,上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的领导传递了一条信息,有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项目,叫小型扎钢厂。具体方案是:投资八万元,包机器设备,包运输,包安装调试,包技术指导,包原材料供应。三个月可赚回成本,年利润在三十万元以上。听起来很吸引人。 按信息提供的联系方式,于志坚和校长钟学农在上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领导地带领下,找到了负责办厂的老板。老板姓钱,叫钱家运,本市一家私人企业的老板,也算是改革开放后走在前面的人。钱家运在一家饭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们详细地询问了一些具体情况,了解了老板的具体身份后,双方达成了办厂的协议。 就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同意上这个项目并且确定订立正式合同时,于志坚不放心,又找到钱家运,要求看一个他已经办起来并在生产经营的这种小型轧钢厂。钱家运就把他带到市区南效一个刚办起来已在生产的厂看了看,心里比原来要踏实一些;但以后怎么样他心里还是没有数,毕竟是没干过,也只有像邓小平同志说的“摸着石头过河”了。 按照合同,在一个月内,小型扎钢厂建起来了。就面向社会招收了十几个工人,提供设备的厂家对工人进行了简单地培训,钱家运派了一个所谓的技术员,然后就开始上机操作了。因为机械设备不大,也不复杂,工艺流程比较简单。 开始生产以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为推动校办企业的发展,还专门组织召开了一个开业典礼大会,并举行了剪彩仪式。那天,市、县有关部门的领导来了很多,还不知道以后是福是祸,钱已吃掉了几千元。一下子,这个前途未卜看不起眼的小厂被吹出去了,把于志坚推向了风口浪尖。 工厂开业了,北岗四中的轧钢厂也喝出去了。于志坚现在要做的就是生产,经营,有效益。这不是做秀,不是给大家看的。何亮年龄大了干这个不行,于志坚让他负责财务和销售,自己亲自带领工人们生产。当时这个地方电力非常紧张,老是白天停电,夜晚来电。那时当地老百姓有个顺口溜:“高岗的电,扯球蛋,一天要停一大半”。工人生产只能白天休息,夜晚生产。生产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小型轧钢机主要是用大型轧钢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作为原材料,将加热后温度很高的废料从炉子里夹出来送入小型扎钢机来回穿梭式的碾压,机器两旁各站一个人进行操作,最后轧成圆钢。稍不注意就会烫着,工人们经常出现烫伤的,于志坚也不例外,严重的就是被钢锭戳着。 尽管工艺流程不复杂,但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要想提高生产效率很不容易。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要烧到什么程度出炉后才能顺利轧成圆钢,我们通常说的要掌握火候。掌握不住规律;尤其是原材料温度达不到要求就容易出现轧滚断裂。另外,要想轧出合格的圆钢很不容易;尤其是轧滚的调整,掌握不好就不行。加上磨损快,振动大,要不断地进行调整。钱家运派来的那个技术员纯是应付校方,根本不懂这方面的技术,出了问题,他一点都解决不了。于志坚既是厂长,又是工人,还是技术员;既要管理,又要亲自干,还要钻研技术。 这种机器设备很粗糙,一看就不像国家正规厂家生产的。配件磨损快,轧磙容易断裂。那些配件,轧磙需要更换,一开始都是找钱家运。于志坚在想,购原材料要靠他,购配件也要靠他,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并且购原材料还都是我们的工人亲自装卸。卸车还好说,尤其是装车,还要跑到很远的原材料所在地。这些东西价格多少只有他说了算,我们什么都不清楚,这样下去不行。于志坚找到这机器生产厂家的地址,决定亲自去一趟厂家购买配件,顺便摸清情况。 一九八九三月,于志坚乘坐北上的列车来到了河南省,找到了机器生产厂家。他把各方面的情况都问了一遍,诸如机器价格,配件价格,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这里的人非常诚实,都一一解答并实事求是。摸清情况后,于志坚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机器不管是谁来买,生产厂家都包运送,包安装,包调试,包建炉子。价格是六万元。厂里配件的价格是我们原来购买的一半。这一次使于志坚第一次认识到什么是投机商,这中间就是一个信息的问题,他知道,你不知道,经过他手一倒,成千上万的钱就到了他的腰包。还美其名曰,“投资少,见效快”。 通过这次走出校门,于志坚的思想不能说得到解放也应该说有所触动。在回来的途中他还在想:钱家运负责原材料的供应,这原材料的价格也有他来定,这里边必定有鬼。给我们办厂他赚钱,办了厂以后从原材料供应上又赚钱,这实际上就是给他办的厂。我们只要生产,他就有钱可赚。我们在给他卖力,他比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还狠,不需要资本就能赚钱。 回到学校,于志坚再也不闭关自守四门不出了。他亲自到周边大型钢厂进行咨询,摸清情况。果然不出所料,原来每吨原材料在厂方价格的基础上,钱家运又加叁百元。于志坚决定不再与钱家运合作了。自力更生,他能办到的我们也能办到,真遇到问题我们办不到的他也办不到。他是在拿我们的钱拉关系显示他的能力,不能再让他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这一下子断了钱家运的财路,触到了他的疼处。钱家运知道后找到于志坚大发雷霆,说: “你们不按合同办事,不讲情义,厂办起来了把我甩了。” 于志坚一点也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钱家运,你把我们知识分子都看成书呆子,不把我们放到眼里。在你们没达到目的之前,你对我们很客气,恨不得五体投地。目的是要把我们的钱搞到你腰包里;一旦达到目的,你就摇身一变,把我们甩到一边,是不是?你还记得有一次我把钱汇到你们账上后,问你要原材料时,你和你的朋友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把我甩到一边理都不理。你以为钱到你手了,你就是爷了,我们必须求你是吧?我们不讲情义是你不讲情义?你赚了我们多少钱,你心里有数。钱家运,你别在我们头上打主义了,咱们一刀两断!” 从此,于志坚和钱家运分道扬镳。 为了把厂办好,于志坚可以说是日夜操劳。除了晚上生产外,白天还要操心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售,资金的周转等。他母亲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了也没有回去看望一下。一九八九年四月,曾秀丽几次打电话催他回去一趟,告诉他母亲病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安排何亮暂负责工厂工作,自己骑自行车回到了山洼小学。走进屋,看见母亲躺在病床上,儿子于鹏飞一个人在地上玩儿。曾秀丽还在上课。赵雪看见儿子回来了,就从床上勉强坐起来,说: “志坚,你可回来了,妈这段时间好想你啊,做梦都在盼你回来。” “妈,你知道,我在办厂,事情特别多。前不久去了一趟河南,几次想回来,硬是抽不出时间。妈,你瘦了,看来病得不轻呀,我明天用板车把你拉到镇上医院看看。” “行啊。” 由于父子长时间不见面,小鹏飞对爸爸好象有点陌生了。于志坚喊儿子到他身边来,儿子也不理他,还是玩自己的。于志坚心里很难受,感到惭愧。作为一家之主,上对不起母亲,下对不起儿子,更对不起爱人。 翌日,于志坚将母亲用板车翻一道岗越一道岭地拉到镇上卫生院。经过诊断,医生告诉于志坚: “你母亲很可能是直肠癌,你要带她去市医院确诊一下,不能再耽误了。”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六日,这一天于志坚记忆忧新。他按照镇卫生院医生的吩咐,和母亲一起打班车来到了市内一家军队医院,肿瘤专科的医生进行了检查诊断,确诊为直肠癌。医生告诉于志坚: “你母亲年龄大了,身体状况又不好,不宜动手术,只能吃一些抗癌药加以控制。” 那个时候,这里也没有听说放疗、化疗之类的治疗方法,就只能照医生开的处方买了一些抗癌药。当时,于志坚的心情是多么难受,他带着内心的愧疚望着母亲,母亲望着他。母亲带着一种想迫切知道结果的眼光望着儿子说: “啥情况” “问题不大,开点药吃。” 他瞒着母亲的病情带上药和母亲一起搭上了回去的班车。当时,北岗四中已经有了大门和围墙。回家的路上,车必须经过北岗四中的大门口,到了学校门口,赵雪说: “你回学校去吧,你办厂很忙,我自己回去。” “好吧,你回去抓紧吃药,我回学校后打个电话让秀丽到车站接你。” 下车时,于志坚用失望的眼光望着母亲,母亲带着希望的眼光望着儿子。于志坚含泪回到了学校,当他走进工厂时,到处一片狼籍,工人所剩无几,在车间坐着发呆,看见于志坚来了,他们急忙站立起来说: “于老师,工人们出事了。” “出啥事了?” 经常领班的班长刘文东把事情的详细情况一一告诉了他。 就在于志坚回老家的那天晚上,天气阴沉,到后半夜,学校的轧钢厂工人刚交接班,前面的一班人已从车间离去。大约一个小时以后,北岗四中东边的国道上,五个身体健壮的青年男子,黑布蒙面,手拿棍棒,埋伏在路旁的沟中,一旦发现不远处有货运车辆驶来,就迅速设置路障。车辆一停,这五个蒙面人就从沟中爬起来一拥而上,围住车门。一个虎背熊腰的大个头发话了,对司机说: “老老实实把身上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小心你的狗头!” 说着同时举着棍棒,司机看寡不敌众,乖乖地把钱交给那个大个头男子。 这天晚上,一共拦截了好几辆车,用同样的手段对车辆上的司机实施了抢劫。之后,可能有人报案,案发的当天,公安人员就来到了学校首先对学校的轧钢厂工人进行了排查,对可疑人员进行了审讯。实施拦路抢劫的五个蒙面人就是学校轧钢厂的工人。这五个人被批捕了,工人逮的逮,走的走,工厂也停产了。 这对于志坚来讲可以说是祸不单行。母亲的病令他悲伤不已,接着又出现这样的事,他心如刀绞,泪水不住地在他眼睛里打转。正在这时,何亮过来了,说: “志坚,你来了,这事你都知道了?” “知道了。” “对不起,是我没管理好。” “你说什么呀,这怎么能怨你?他们下班了去的,你能一天二十四小时跟着他们,把他们用绳子拴在裤腰带上?是他们素质低,法制观念谈薄造成的。” “下一步怎么办呢?” “干,继续干!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厂一定得办下去,不能使学校遭受一分钱的损失!” 于志坚安排人把走的工人又找回来,接着又面向社会严格选拔补招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工人,和厂里工人一起开了个会,一是鼓劲儿;二是以这次发生的事情为例进行法制教育。 工厂又开始生产了。于志坚又开始不分昼夜地干起来了。这年秋季,国家钢材价格上涨,连他们生产的钢材都供不应求。工厂的形势一下子扭转了过来,打开了局面。一九九零年春季开学,于志坚参加了市勤工俭学表彰大会,他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勤工俭学先进个人。 也就在这个时候,于志坚的老同学汪倩从棉纺厂出来下海开起了美容美发店。他知道后,专门去看了看。就一间房,单枪匹马,两个人见面后,汪倩非常客气,说: “ 于志坚,哪阵风把你吹到我这里来了,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汪倩便说便让坐、泡茶。 于志坚说:还不是听同学们说的,也来给你鼓鼓劲捧捧场。就你一个人? “我一个人,才开始嘛,头三脚难踢,打开局面了根据情况再加人。” “汪倩,万事开头难,认准的事,就好好干,我看你很适合干这个行业,一直走下去,会发展壮大起来的。” “有你的鼓励,我就更有信心了。” “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正是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只要奋斗不止,总是会有希望的。” “志坚,你不愧是经历过曲折又多喝了几年墨水的人啊!说话还是不一样。” “你过讲了!行了,我走了,有时间到我那里去玩。” “志坚,不嫌弃的话,在我这里吃顿饭。” “你以后事业成功了我再来祝贺,到那时老同学好好的在一起聚一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