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六章
钟学农任校长期间也尽力想改变学校的现状,可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是遇到重重阻力;尤其是和书记之间存在矛盾。校长埋怨书记是好人主义,只当老好人,遇事不管。书记说管理是校长的事,埋怨校长管理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步升级,有一天,领导班子在外面喝酒回到校园内,谈到对学校秩序乱、学生中经常出现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的事情如何进行管理时,二人发生了争执,吵了起来。从暗斗发展到明争。又加之教学质量不高,升学率上不去。在一九九零年“整党”地活动中,上级党组织把北岗四中党支部定为后进支部,要求进行整改。也就在这个时期,钟学农也对这所学校的发展失去了信心,从思变转为思迁。这年十月,钟学农被调到北岗县政府部门任职,学校行政工作暂时由付校长罗锋主持。 一九九零年年底,教委组织了专班对北岗四中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选拔在全体教职工中进行了测评和广泛的座谈。目的就是要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与充实。一九九一年春季开学后,学校新的领导班子任职文件下来了。书记仍是王劲松,原来的付校长罗锋调整为付书记,于志坚被任命为付校长。他知道后有点发呆,他想过这个学校太需要改变了,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也太需要一个既能艰苦创业,又能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实干家;也想过自己若能当校长的话,一定要改变这个学校;但从没想过会变为现实。他认识教委领导,教委领导不认识他,也没有“关系网”,“朝中”也无人。但也有风言风语传到他耳朵里,说他是买的官儿。不管别人怎么想,他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一没跑官,二没要官。他这个付校长的任命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分析这就是按照年前教委考核专班在教职工中测评和座谈的结果来确定的。 任职文件是学校政工干事拿回来的。王劲松在全体教职员工会上宣布的。也没有上级领导来对新的领导班子做具体的安排。那时,老教师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看得出来,县里对北岗四中的期望就是只要不给他们惹麻烦出乱子就行了。学校没有校长,只有一个付校长,行政工作应该有付校长来主持。他不等不靠,主动工作。不管以后能不能当校长,干一天就要干好一天。在这所学校,领导主动冲在前面的几乎没有。人们常说:“夜明珠在这里就不发光”。于志坚就是不信这个邪,历经多年磨练,造就了他一种刚毅的性格,什么困难在他面前都无所畏惧。刚上任,资历不深,又是一个付职,学校正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再加之文人相轻,谁能服他?可以说也是阻力重重。 从于志坚进入这所学校报到那时起,凭他的所见所闻和以后深入实际工作中,他就感慨万千。这个学校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说千头万绪。面对这混乱的局面,他首先是对症下药先治乱。在教职工会上,他第一次讲话就没有顾及会伤害谁,会伤害那一任领导。面对现实,直言不讳,大胆地讲:“我们这所学校,完全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乱。校园环境乱,教学秩序乱,学生学习和生活秩序乱。乱,使学校失去了信誉;乱,使学校失去了教学质量;乱,使学校失去了发展机遇,甚至有人乱中取利。” 一百多教职员工,一个劳动纪律也没有,怎么去管。他首先从制度入手,先对准教职工这一块制订了一个《北岗县第四中学劳动纪律》。制订容易执行难,同样按月拿工资,有忙的,有闲的,有干事的,还有不干事的。尤其是那些只拿钱不干事涣散习惯了的游手好闲者,反而头更难剃。就在劳动纪律还处于讨论稿的时候,人们就议论纷纷,很多人抱着难以执行的态度,有少数人干脆就大张旗鼓地到处散布,说: “看吧,执行不下去的”。 更有甚者,大庭广众面前说:“我看谁敢扣老子的钱,扣了老子跟他拼命!” 这些话传到了于志坚的耳朵里,他惊都不惊,反而激起了他更加坚定地要出台劳动纪律。他把这些话当做“地震”的前兆。 四月一日这天,《北岗县第四中学劳动纪律》宣布实施。很多人心中没准儿,不敢违抗,严格按劳动纪律执行。旷工的,逛街的,迟到早退的很少看到了,游手好闲的没事干的也很快找分管领导安排事儿干,否则,工资拿不全了。劳动纪律规定一月一兑现。到了五月初要对四月份劳动纪律执行情况予以兑现,后勤工人丁茂森无故旷工五天之多,按规定从他工资中扣除了他的违规处罚款。这个老虎屁股摸不得的丁茂森蹦起来了,到校长办公室找到了于志坚,大声叫嚷: “于志坚,你他妈的敢扣我钱,老子跟你拼了!” 于志坚心平静气地说:“来,你跟我拼就是了,你动手啊!” 丁茂森气得脸色发白,上气不接下气,看这一招不行,又说: “老子今晚叫你饭都吃不成!” 于志坚说:“好哇,我吃饭时等着你。” “好,你等着!”丁茂森说罢气势汹汹地走了。 走后,于志坚自言自语地说:“我吃饭,你也不会去。” 他对于这种人再清楚不过了,他在生产队时对这种人和事见得多了。他只认这个理,只要分清正义和邪恶,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到了晚上,于志坚照常吃他的饭,晚自习期间照常在校园里巡查,夜间照常睡觉。到了第二天,这个丁茂森也不蹦了,主动找到于志坚承认自己的错误。于志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老丁,这制度不是对你一个人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个家庭也还有个规矩呀,何况这么大个单位,这么多人,没有制度能行吗?” “是的,是的,你说得对。”丁茂森点头哈腰。 “行了,知错就改就是好同志。”于志坚说罢就赶紧忙别的去了。 在对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进行整顿的同时,他就着手准备对校风学风进行整顿。他决定召开一次学生大会,做一个动员报告,先制造声势,营造氛围。学校政教处主任胥编,三十出头儿,小方脸上嵌一对细眼,高鼻梁,薄嘴唇。话语不多,看上去给人一种很老实的感觉,曾获得过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学校当时没有办公室主任,会场布置原来一直是胥编负责,开会这天,于志坚安排他布置会场,他不予理睬,也不行动。会议已经通知了,离开会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了,于志坚强压住心中的怒火,不再理他。就让总务主任高显贵安排电工把会议用的一切音响设备从胥编那里拿过来并交待不再送回到他那儿去。高显贵和电工迅速地把会场布置妥当。这天,于志坚用更加高昂的激情和更加洪亮的声音对学生做了整顿校风学风的动员报告。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和遵纪守法的教育。他的高昂激情和洪亮的声音一是在鼓舞士气;二是在向胥编这类人宣战。 学校领导班子加中层干部有八九个,除了于志坚是新进的,其他都是原来的领导。支持并和他一道积极工作的为数不多,有保持中立观望的,还有在背后捅漏子的,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很艰难的。 学期中间,分包北岗四中的教委领导纪委书记方志军来了。他是一个很务实的人,让学校领导给他安排了一间住房,硬是在学校住了几天。学校没有自来水,专门安排了一个人用水桶给他提水供他用,在他第一天用水的时候,他发现水里怎么有一些毛绒绒的绿色物质浮在水面上,见了于志坚就问: “你们学校的水怎么那么脏?” 于志坚就把学校师生用水的情况给他做了介绍。他让于志坚把王劲松叫来,他们三人一起实地查看了学校的供水情况,又看到老师们挑着水桶排着队在接水。方志军对王劲松和于志坚说: “我回去把这个情况向上级领导反映,你们也向上级打个报告,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方志军还深入学生食堂、教室、寝室等进行查看,找教职工进行座谈,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他把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召集起来开个会,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一是领导班子要加强团结,协助共事,要向于志坚那样,大胆工作,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约束机制,用制度管人;三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制止打架斗殴,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四是要尽快解决吃水难问题;五是要彻底整顿校园环境,消除脏、乱、差。 这次会上方志军肯定了于志坚的成绩和做法,从而增强了于志坚工作的信心,也提高了他在领导班子中的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