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九章
开学后,于志坚的下一个工作目标就是彻底整顿校园环境。坚决改变鸡鸭成群,狗子咬人,柴垛乱堆的局面。这和学校极不相称,根本就不像育人的场所。就在他正准备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研究治理整顿措施的时候,噩耗传来,三月二日三时五十分,他母亲病逝了。于志坚顿时沉默了,悲痛万分,心里难过极了,眼泪止不住往外涌,嗓子酸疼酸疼的。他找到黄东进说: “我母亲去世了,须要耽搁几天,学校全面工作暂时由你负责。” “行,你回去吧,确定什么时候安葬给我说一声,我们领导班子代表学校去给你母亲吊孝。” 回去的路上,他就像痴呆似的,脑海里全是对母亲的回忆。最使他愧疚和伤感的是他母亲病危时他连看都没看一眼。回到家里他就直接奔向母亲的遗体安放处,跪在母亲遗体旁失声痛哭,声泪俱下。哭着诉说着: “妈呀妈,儿子回来了;可儿子回来晚了,儿子不孝,儿子对不起您呀!您的大去让儿子失去了天底下一个最好的母亲。您十几岁就由南到北,跨越两省,逃荒到豫南,十几年后,又一担两筐回到老家,住在外婆家的磨坊里寄人篱下十多年,因父亲去服兵役,您一个人以织布挣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没日没夜地干。解放后,您拉扯着我们兄妹五个苦苦支撑着这个贫穷的家庭,缝补浆洗,柴米油盐,里里外外,都是您一人操劳。集体劳动还干在前面,多次被评为五好社员及劳动模范。历经艰辛,受尽了磨难,忍受屈辱。我们都长大成人后,可您却已两鬓斑白,满脸皱纹,一手老茧。您贤惠善良,品德高尚,乐意助人。裁衣刺绣,全村一绝。逢人求教,来者不拒。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到文革十年结束,每一任下派住村工作队员都住在我们家里,您不嫌打搅,不怕麻烦,还关怀备至。十多年如一日,总是笑迎满面。儿子当生产队干部时您支持儿子工作;儿子上师范学校读书,您年过花甲还养猪养羊为儿子挣钱;儿子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您病重期间还在关心支持儿子的工作。您给予儿子的太多太多;可儿子给予您的却太少太少。您的一生是勤劳、勇敢和坚强的一生;您的一生是忠厚、善良和淳朴的一生。您的美德儿子将永远继承下去。母亲走好,妈妈安息!” 他带着负罪感连续三个夜晚守在母亲的灵柩旁。安葬那天,刚刚出棺,突然下起大雨,苍天也在为他母亲落泪。孝子们头上缠着白孝布长长地拖在背后,亲朋好友和村子里上百号村民跟在后面给赵雪送行。乐队跟在后面吹奏,还有鞭炮声和哭声夹杂在一起,那场面极为悲壮。每走一段距离,抬灵柩的人就要停下来把灵柩放在两个长条板凳上,这说明有亲朋好友要出钱给乐队,当地风俗叫“拦棺”。乐队开始围着灵柩转圈儿吹奏,吹着,跳着,唱着。到了墓地,下葬后,孝子们还要在送葬人回去时经过的路口,面向送葬人跪着叩头,这叫“谢孝”。 安葬结束,于志坚再次回到母亲住的房间,突然毛骨悚然,有一种惧怕感。这时他才感觉到母亲已离开了自己的身边,离开了人间。 三月中旬的一天,北岗四中小会议室里,学校所有领导干部正在开会,研究校园环境整治的办法。于志坚发言说: “就这次会议的议题,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 他把公鸡追母鸡跑到讲台上的事情讲给了大家听,对领导们触动很大。又说: “考虑到教职工对养鸡,鸭,狗及烧柴灶有多年的历史,一下子彻底清除也不太现实。我的意见是鸡、鸭、狗一律不准放养,要养只能圈养;柴垛一律堆放在自己家的院内。这样,整个校园看起来既整洁又文明,像个教书育人的场所。大家都各自发表意见。” 经过讨论都同意这个意见,同时也都认为执行起来难度太大,有点后怕。 于志坚说:“大家的想法和我一致,肯定难度大,绝不会风平浪静,这也是我很早就预料到的。我们的每一项改革,就像物理中的力学,要改变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外力作用,但有作用力就会有反作用力。这也是客观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难度看着正常的现象。是这样,这次整治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禁止鸡、鸭、狗的放养。先通知,然后反复宣传,给大家一定的时间去准备。三月二十日为最后期限日,到时进行检查,领导班子成员都参加,凡是违规的,发现一户处理一户,决不手软。” 通知下去后,像本不平静的海水又掀起大波浪。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又议论开了。 “学校没事管了,怎么管这些事。”教师甲说。 “吃饱撑得,碍他们啥事儿。”教师乙说。 “这鸡、鸭、狗也应该禁止,简直不像学校,像农村,育人环境太差了!”教师丙说。 说好的说坏的都有。议论归议论,但每个人都能区别正确与错误。明知领导做的是正确的,但为了个人利益颠倒是非,把正确说成错误,把真理说成谬误。 到了最后期限三月二十日,于志坚带着领导班子成员,对全校各个地方尤其是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唯有老教师贺大山一家没有执行,他的鸡和鸭仍在他的门前乱跑。领导到他门前时,他就出来大声嚷嚷: “你们正事不干,尽干些不该干的事,纯属扯淡!” 于志坚听了,非常恼火,这学校就快成了养殖场了,还干的不是正事,就大声说: “贺大山,道理你是清楚的,之前也反复宣传过,我不再和你多说,你如果今天不把你这放养的鸡鸭按学校规定圈养起来,我明天安排人把你的鸡鸭全部清除学校!” 说罢,于志坚转身就走,其他领导也跟着走开。 之后,于志坚跟黄东进说:“你再去跟他谈一次话,做做工作,给他一个台阶下,也许问题就解决了,贺大山一家也挺不容易的。” 黄东进到了贺大山家,还没说几句,贺大山就哭着说: “我这么大年龄了,老婆娃子还在靠我一个人养活,住房也这么差,你们怎么不管。” 这也是当时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黄东进说:“你说的这些不是你一个人,是一批人,像你这样的老教师都是这样,党和政府不正在解决你们这些问题吗?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就在这年的春夏之交,于志坚对校园内教职工放养鸡、鸭、狗和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现象进行了彻底地整顿,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和不少人发生了争执,因为这触及到了一些人的个人利益,其实是很小的一点利益,可是当人们在处理不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就会产生很大的矛盾。所以,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是要教育和说服群众处理好这个关系。于志始终抓住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放松,始终坚持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这个正确的政治方向,才使这个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