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二章
就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北岗县教委的书记、主任调整了,韦洪志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县委组织部的胡天伟调至北岗县教委任书记兼主任。 由于当时“中专热”,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后,高分学生都去读中专、中师;重点高中存在生源质量不高的问题;一般高中存在生源质量低和生源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连续几年北岗县高考升学率严重滑坡。北岗四中更为严重,不是三两年的问题,而是多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很低,全县有名。所以下边初中教师为了教育、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就跟他们讲:“不好好学习到时候把你送到北岗四中去。”把北岗四中当着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反面教材。可以想一想北岗四中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可以想一想北岗四中所收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学生,那就是没有好好学习的学生。 就在暑期全县召开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上,胡天伟对各高中提出了高考奋斗目标。实际上就是分任务,对每所高中下达高考上省线人数的任务。当时所说的省线就是指进入全省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学校,大部分是本科院校,还有一些地方专科院校是根据本地区招生计划和招生情况,一个学校一个分数线,比省线要低。对北岗四中提出的高考上省线人数是多少呢?这数字非常特殊——“实现零的突破”这六个字。 北岗四中原来分初中部和高中部,按规定县办高中,镇办初中。九零年以前初中就停办了。由于学校教学质量低,声誉差,办学条件也差。又加之学生读中专的热度不减,各校为了争生源,招生从原来的有序变为无序。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分数线,学生志愿,招生范围等,根本没用,基本失控。给这一般高中招生带来很大的困难。北岗四中这样的学校都是教师下到各初中学校,下到村庄走家串户亲自找到学生家里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不管道路多么难走,多么远。吃这点苦还不算什么,难堪的是到学生家里遇到不愿来这个学校上学的学生,不来也就算了,还要把学校糟蹋一番。作为本校的教师多不是滋味,是又吃苦又受气,出力不讨好。并且是年复一年。 为找一个学生尹学军,教师张献生骑自行车跑了三十多里路,按照学生档案上填写的家庭住址找到了这个村庄,见到村民们,问这个学生在那里住,村民们说他家搬到镇林场去了,到了镇林场找到了这个学生的家,学生和家长都在屋里,张献生就劝这个学生到北岗四中去上学。学生家长第一句话就是: “你们学校每年能考几个大学生呀?别看娃子分数考得不高,我们也不去。” 尹学军又接着说:“你们学校的学生好打架,我怕挨打,我不去。” 张献生感到无奈,也不再多说了。拖着疲惫的身体,冒着酷暑的天气骑着自行车又去寻找第二个、第三个…… 秋季开学时全校学生总人数不足四百人,还都是些低分学生,一部分是双差生,教育专家们叫后进生。学校处于非常难办的境地。于志坚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他日思夜想,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想来想去,还是要解放思想,要变,要改变办学模式。自己学校长期落后,总觉得重点高中的作法正确,老跟在人家后面跑,结果越跟差距越大。原因就是没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所以,于志坚开始针对自己的实际,探索自己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秋季开学后,高三复读班只有八个学生,班主任问于志坚: “这个复读班还办吧?” 于志坚亳不犹豫地说:“办!有几个教几个,当时给学生承诺过的不能变。这些学生之所以能留在这里,都是家里穷,又想读书,到别的学校交不起钱。” 就这样,这八个学生的班便在北岗四中产生了。 这年深秋时节,一天,市一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为一个癌症患者做手术,于志坚和学校另外两个领导在手术室外走廊里站着,患者不是别人,正是古文武。当手术结束后,于志坚和同事们一起将古文武护送到病房并对其家属安慰后离开了医院。 那时地方政府还没有医保局,住院医疗费报销都是单位根据国家政策再结合自己单位实际制订报销比例。古文武出院后,就去找于志坚报销医疗费。他提出要给他百分之百报销。学校住院医疗费报销制度规定,离休干部报销百分之百,退休人员报销百分之八十五,于志坚给他解释说: “老古,全校四十多个退休人员,你住院之前都是按学校制订的医疗报销制度执行的,你提出按百分之百报销怎么能行呢?” “那我不管,你反正给我按百分之百报销就行了。” “你提的这个条件我不能满足。” “反正我跟你说了,你看着办吧!”说罢,他扬长而去。 于志坚忙的不可开交,尤其是教学质量这方面给他造成的压力更大。教导主任和付主任两人年龄都较大了,接近退休,黄东进来之前是在初中工作,高中教学他管不了,罗锋是专职付书记。所以,于志坚除了其他工作以外,还要亲自抓教学。过了一段时间,古文武又来找于志坚提报销医疗费的事。于志坚耐心地给他解释,说: “老古,不是我不给你报销,按规定报销我马上通知会计室,不管学校多穷,决不拖延。给你按百分之百报销,其他老同志都来找我怎么办?” “我是癌症!” “你是癌症这不假,在你之前不也有几个癌症患者吗?人家都是按规定报销的。再说了,制度上规定是按离休、退休、在职分类制订的报销比例,也不是按病的种类制订的报销比例。” 古文武还是不干,别着头又走了。 没过几天,于志坚正在找人谈事情,他第三次又来找于志坚。还是要按他说地办,这一次于志坚就火了,说: “古文武,你有完没完,你还让不让我工作啦?制度给你解释了又解释,道理给你讲了又讲,你怎么非要按你提的条件办呢?就是校长也不能不按制度办啊。就按规定报销,同意我给你签字,不同意就算了!” 古文武看他发火了,早就想跟于志坚交锋的他也开始发火了,说: “好,于志坚,你等着,老子非叫你卷被卷儿回家不可!” 于志坚想,我又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你来恐吓我,于是就更火了, “古文武,我于志坚要是不卷被卷儿回家,你可不要再找我了?告诉你,我不是王××,我也不会卷被卷儿走!” 就这样,古文武反而卷起了被卷儿走上了告状之路。他到县教委、县政府告于志坚的状。 领导最怕本系统本部门有告状的,一是怕影响不好,二是怕落顶头上司的批评。新上任的教委主任胡天伟把于志坚通知到教委进行谈话,他说: “于志坚,我找你就是为你们学校的那个古文武到教委、县政府告状的事。” “胡主任,你也不要照顾我面子,不好意思说。有什么问题,你们可以派个调查组调查,如果是违规违纪,违法犯罪,情况属实,我接受处分,认罪服法!” “不说那么多了,他反映的问题我们会搞清楚的。他的医疗费你就按他说的给他报销了算了,他不再告状就行了。” “胡主任,不是我不听你的,就算我按百分之百给他报销了,他一个人问题也不大,可还有四十多个退休教师,原来住院报销过的人一看不公平要找我,以后再住院的人觉得不公平也要找我,怎么办?我无法给他们解释清楚的。到时候就不是一个人来告状,而是一批人。这水里按葫芦的办法不行!” “那你说怎么办?” “按制度办,一视同仁,不能谁蛮横不讲理,谁告状就照顾谁,那以后告状的人会更多的。大家都一样,凭什么特殊?是扛过枪还是打过仗啊!学校那么穷,享受的标准和全县一样,还有什么理由告状!” 胡天伟看于志坚说话那么硬,就说:“你说的有道理,回去再做做工作,把这个事情处理好。” 气归气,情归情。于志坚是个重感情又大度的人,并不是不同情古文武,也不会计较古文武的所作所为。手掌手背都是肉,这么多老同志,他不去公正地执行制度,会引起更大的不稳定。他回到学校后,带上领导班子成员专门到古文武家去看望他,安慰他,给他宽心,劝他不要想多了,好好治病养病是大事,从关心的角度去拉近距离,用爱的力量去感化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