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五章
一九九五年暑期的一天,北岗教委会议室里,教委党委一班人又在研究确定北岗四中一把手人选问题,这一次和九二年初春那一次不一样,完全相反。上任一年后的胡主任开始对管理的下属领导干部动手术了。他首先要拿这个不听话、不上门的于志坚开刀了。他在会上首先发言说: “北岗四中的于志坚完全是个土豹子,干事情不讲策略,独断专行,还不听劝告,老有人反映他的问题,我的意见是把他调整下来。” 这时候了解他的方志军因年龄问题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谁还能替他说话呢?两个还在位置上的老领导,一个是管教学的付主任董方明,一个是管财务及勤工俭学的钟俊松。对于志坚都很了解,他们二人提出了反对意见。钟俊松说: “胡主任,你不清楚北岗四中的历史,领导频繁更换,一直就没有稳定过,学校处于混乱状态。于志坚上来后有了很大的起色,解决了很多过去十几年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刚有点起色,你又要更换,这不太合适吧。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不触及到某些人的个人利益。那样的学校有些事情不果断,不来硬的是不行的,我们要看主流嘛!” 董方明接着说:“北岗四中的生源质量在全县最差,是经过几道筛选剩下的低分学生,几乎都是三类苗和四类苗,又加之这几年‘中专热’,招生很困难,教学质量一下子很难上去,也要求他们的学生高考上重点大学线太不现实了。他们这两年的教学秩序和教师的教学态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我最近了解到于志坚正在探索一条适合他们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正准备付诸实施。” 这两个人的发言,使胡天伟的思想发生了逆转,于志坚的位置总算保住了。 可于志坚哪儿知道这个差点丢官的过程。他每个暑期都和平时一样甚至比平时还忙,一年一度的暑期招生是他最操心和头痛的事,除了新生的招生外,还有高三年级学生因家庭种种原因辍学的问题。每年一般到了八月份高三年级提前开课,这年八月,高三开课后,发现有不少学生没有来,那时学校在校生人数仍然严重不足,每少一名学生就像割于志坚身上的肉一样难过,他把学生看的太重要了。他亲自带着高三教师骑自行车按学生家庭住址,一家一家地去找,去做思想工作,免掉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等。有一天,他和张献生、李俊龙三人骑自行车,从早上天刚亮就开始出发,一共跑了十几家,跑了二百多里的路程。最远跑到两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离学校有一百多里路,这里有一名学生叫吕胜远。找到他家后,邻居说他们家里人都到稻田插秧去了。于志坚一行三人找到吕胜远家的稻田里,一家人正在插秧,插秧对于志坚来讲不在话下,在生产队时每年都干这活。他们在田埂上和吕胜远家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于志坚就褊起裤子脱掉鞋子跳到水田里插起秧来,张献生,李俊龙也紧随其后。吕胜远及家长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一直把秧苗插完才一起回到吕胜远家里。吕胜远的母亲给他们每人做了一碗荷包蛋。于志坚又陷入了沉思,这不仅仅是一碗荷苞蛋,这是一片情,他代表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那淳朴的感情,跟那些城里的西装革履们花天酒地是完全不同的,老百姓这种饭没有任何的企图和交易。于志坚和吕胜远一家拉近了距离,融入了感情,关于吕胜远的复学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天,他们一直跑到了天黑还在找其他的学生。到了晚上,路又不熟,他们走在那漆黑的乡村小路上,慢慢地摸索着往回走。回到学校已是夜间十二点钟了,又渴又饿,他们在李俊龙老师家里每人喝了一碗剩稀饭,吃了个凉馍就各自回家休息了。 在秋季开学前,于志坚就开始着手准备开办美术班。那个时候,除了体育教师、正规院校毕业的美术和音乐教师还很缺乏,面向社会也很难聃到。本校教师李建新跟市师范学校的一个美术老教师熟悉,叫崔玉海。于志坚跟李建新一起到市师范学校找到崔玉海老师,把来意向崔老师说了,崔老师很赞成于志坚的想法,也同情这样的学校,所以同意给他们学校兼职代课。代课时间定为每周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那时还没有实行双休日,星期六还属正常上班时间。万事开头难,为了能使美术班办起来,学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除了给崔老师开工资,还管吃住和报销往返车费。 一九九五年秋季开学,学校从高二年级开始,开办了体育班和美术班。尽管规模还不很大,但这标志着于志坚探索的在他这样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始付诸实施,由此拉开了北岗四中教学改革的序幕。 他首先从教师队伍建设抓起,采取了“调整、充实、培养、提高”的八字方针。为了避免滥竽充数,上级每次举行的大型统考,既考学生,也考教师,统考期间,考哪一科,哪一科老师不监考,也坐在教室里参加考试,以此来看每个教师的基本功和驾驭本学科知识的能力。对于少数基本功不行,连知识水平就达不到,教学质量一直上不去,学生意见大的教师调整到非教学岗位上,再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过程中充实。不管学校经费多么困难,于志坚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校内教改教研活动外,还支持鼓励教师积极外出参加上级举行的各种教改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高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政治上关心。评优,职称晋级,工资晋级优先。使学校的教学改革能够成功,使教学质量能够有大的提高。 从那个时候开始,政府一些执法部门每年在开学后就要到学校要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钱的部门也在不断的增多,九月下旬的一天,物价部门一行四五个人要了钱之后,要求到市区吃饭。九十年代初期,于志坚刚上任时,来客就是在镇上吃饭,一桌五六十元钱就够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不仅餐费涨了,还盛行跳舞唱卡拉OK,一帮人吃了饭后,就开始唱啊跳啊,一顿饭加上娱乐下来就是一仟多元。就在这天晚上,于志坚在舞厅里看见了一个熟人,他感到十分惊讶,这个人就是县机械修造厂的技工曹靓。于志坚在搞勤工俭学办厂时经常和她打交道,因为很多机械配件需要维修或加工。她的车床操作技术非常好。她年轻漂亮,活泼可爱。她现在的浓妆艳抹,标准的舞女打扮。于志坚不会跳舞,他只是在卡拉OK间唱唱歌,等着客人玩结束。所以,于志坚也不去和曹靓搭话,他知道见面后曹靓会不好意思的。后来于志坚才知道曹靓和她丈夫都下岗了,生活所迫。 也就在这一年,于志坚为了老教师们在有生之年也能住上标准的住宅楼,第一栋教师住宅楼已经动工兴建了,这是他的一个民心工程。到这年的深秋,连续阴雨天气,于志坚嘴上不说,心里老是惦记着工程质量。他冒着大雨查看水是不是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查看过程中,他发现住宅楼工程旁的水沟积水很多,不能顺畅地流走,这会影响住宅楼沉降不一致,甚至会影响基础。这时民工因不能施工都已回去了,他没有惊动别人,自己拿把铁锹,冒着雨在那里疏通积水。人们发现后,感动不已,不一会,都自觉地来了很多人,用铁锹在这里疏通了积水。当时的这个场面真实的反映了领导的带头作用。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暑期差点丢官的事,于志坚以后也知道了。一些好心的人点拨他说: “上边领导那里要多走走,不要老呆在学校搞工作,除了默头苦干,还要抬头望路。” 一九九六年春节快到了,在别人地点拨下,于志坚觉得不能只给老师们拜年了,也要去上边拜年。春节他除了照常给老师们拜年以外,也去给领导拜年,和给老师们拜年一样,空着两手走了一趟,这就是他理解的多走走。 年罢节罢,新一年的全县教育工作大会召开了。先有教委胡主任作主题讲话,老规矩,首先总结上一年取得的成绩,然后是新一年的工作安排和奋斗目标。行政领导们总爱喊点口号,这次会议提出的口号是,“钻研业务、狠抓教学、提高质量、争创一流”。有口号有目标就要有人配合。胡主任讲话结束后,预先安排好的几所学校(当然离不开重点高中)在会上作坚决完成升学任务的发言。升学任务要确保好多好多,立争好多好多。最后,县政府管教育的领导作总结讲话,讲到升学率时说: “在各学校升学率方面发展还不平衡,比如北岗四中与兄弟学校还有差距,要努力赶上。学校没有升学率不行,没有升学率就没有生命力嘛。”然后脸朝着胡主任问:“这个学校在哪里呀?” 胡主任迅速回答:“高岗镇。” “噢,没去过。” 下面一阵笑声。坐在后面的于志坚又一次感到无地自容,很没面子。他又在想,领导连学校都没去过,也不知道学校的情况,就会要升学率。 五月的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来到了于志坚的办公室。他向于志坚作了自我介绍,说: “于校长,我叫薛志刚,是原丹北监狱子弟学校受聘的美术教师,本人因九三年考上湖北美术学院要去进修,校长说要去进修需要去找监狱劳资科,若劳资科领导不同意,我走了,就按解聘处理。我又去找到了监狱劳资科,劳资科领导说,‘你要去进修,这里就取消你的岗位编制,回来后不再接受,你自己决定。’我考学的目的就是要上学,后来还是决定进修去了。我下个月就将毕业,贵校若需要美术教师,聘用我的话,我愿为贵校的美术教学作出贡献。” 于志坚在想,这可真是雪中送炭,瞌睡遇到枕头了。于是就满口答应,说: “我们正需要美术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个还不够呢,把你的毕业证和档案材料下一次拿来我们看一看。” 学校不仅需要美术教师,他还在寻找音乐教师。他计划在秋季开学使体育、美术、音乐这三个学科的专业课全部开起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