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十六章
一九九六年暑期,北岗四中领导干部进行了大的调整,免去了黄东进的付书记付校长职务,借调到教研室工作。工会主席钱运成、总务主任高显贵、政教主任李远陪三人均因年龄偏大退下去了。罗锋仍是付书记。教导主任刘松志任党总支委员、付校长。教导付主任王长运任党总支委员、付校长。政工干事杨全亮任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陈东风任党总支委员、办公室主任。中层干部全部是新提拔的年轻人。同时,教师队伍进一步充实,音乐学科的专业课教师也得到了解决。 秋季开学,于志坚针对自己学校提出的“分特长发展,分层次教学,分步骤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始全面实施。高二年级的学生都有选择地分流到文科、理科、体育、音乐和美术学科。高三年级的文科、理科、体育、美术各专业按制订的发展目标在向纵深发展,进入全面冲刺。 也就在这年秋季,第一栋教师住宅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一部分老教师搬进了新居,结束了住瓦房的历史。一位老教师发自内心的感概说: “志坚啊,你总算让我住到了楼房,以后就是死了我也闭眼了!” 尽管学校有一栋新住宅楼,对学校住房紧张有所缓解,但还远远满足不了教职工住房的需要。有了新居,就会腾出旧居。一部分教师住进新房,腾出了一部分旧房。于志坚准备对腾出的旧房进行修缮后,按教职工住房分配方案量化打分,分给住房面积狭窄的教职工住。 女职工丁腊梅,人称刺儿梅,四十出头,个子又高又胖,非常泼辣。除了学校给她分有住房,她还在镇上建有私房。这次她也找到于志坚要求换一套大一点的住房。于志坚说: “除了学校给你分有住房外,你不是还在镇上建有私房吗?” “那私房我要卖。” “那行,等修缮后按住房分配规定给你分房,住进去就不好再修了。” 这个丁腊梅,先下手为强,不经学校领导同意,房屋还没有修缮,她选中了一套房屋后就让她儿子把门锁撬开强行搬进去住。于志坚知道后,就去找她做工作让他迅速搬出来。说: “丁腊梅,学校这么多教职工都像你这样抢房子住,那不乱套了?你必须得迅速搬出来!” 丁腊梅不听劝告,拒不搬出,这下把于志坚惹恼了,他就安排办公室写个通告,其内容是:“搬进新居的住户腾出的旧房,一律要停水停电进行修缮,请任何人不要随便进入这些房屋内,若擅自进入,造成伤亡事故后果自负。” 通告张贴出去后,她仍然不搬出来。于志坚给教委领导作了汇报,教委钟付主任来了,亲自找到她做工作,认定她的做法是错误的,让她搬出来。她当作钟付主任的面表示了同意,可钟付主任走后,她仍然不搬。于志坚觉得不再找领导汇报了,问题还得自己解决。也不能因为一个丁腊梅,工作就不开展了。丁腊梅的背后绝对还有一股邪恶势力在支持她,点拨她。于志坚就安排施工队按计划进行维修。民工们维修到她抢占的房屋时,她不在屋里,将其房屋上的瓦拆掉了,那么不巧,老天不长眼,过了一天就下起了大雨,屋里到处漏雨。这一下子丁腊梅急了,没人催她,她自己把被子拿出来睡在旁边一个不漏雨的走廊里,也不回原来的住处,故意找事。 恶人先告状。丁腊梅看没人管他,就跑到教委告状,说:“搞了几十年工作,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于志坚把我的住房扒了,无家可归,睡在走廊里。”等等,等等,说了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教委已来人解决过,情况是清楚的。她告状回来后,也没有再来人解决。 也许是在别人的教唆或帮助下,一天,丁腊梅不知通过那里的关系,把市电视台“都市广角”栏目记者请来了。记者的这次到来,一下子把丁腊梅背后的那股邪恶势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丁茂森、贺大山等四五个人。这些人都是在于志坚上任之初,改革及创业过程中和他们针锋相对地斗争过。这一伙人领着记者在校园里到处收集证据,记者采访了有关领导,采访了当事人丁腊梅,拍摄了丁腊梅所抢占房屋被拆的镜头,睡在走廊里的镜头等。他们到处找于志坚,因为于志坚是个非常重要的当事人,又是法人,记者是必须要采访的。当时于志坚正在教室听课,办公室工作人员找到于志坚,把情况和他说了。他一点也不回避,就去见了记者,镜头立刻就对准了于志坚。记者问: “于校长,丁腊梅的住房是怎么回事?” “你问的是她哪里的住房?” “就是前几天房屋上的瓦被拆的那套住房。” “那不是她的住房,那目前是学校未分配的住房,学校给她分的住房就在那儿,一眼可以看到。”于志坚用手指向丁腊梅的住处。“另外,她还在镇上建有私房,我可以派人带你们亲自去看一看。” “那为什么她还住在走廊里?” “那你得问她自己了,她放着两套房不住,要住在走廊里,你记者未必想不到为什么吗?她想换套住房,学校答应房屋修缮后按住房分配方案给她进行调整,可她不按学校安排就私自撬门入室抢占住房。” “那也不应该把房屋上的瓦给拆了。” “记者先生,不知你是否看了我们张贴的通告,如果没有,请你看一看,那是民工在维修房屋。我奉劝记者先生,不要再为这种人申辩了,你们作为党的喉舌,不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话,这样做有损于新闻记者的形象。我可以肯定地讲,丁腊梅的所作所为是完全错误的,不管你们怎样歪曲事实去报道,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当天中午,于志坚告诉办公室主任,不要接待电视台这些人。丁茂森那一伙人自己出钱在镇上餐馆里招待了电视台的记者。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教委,教委胡主任立刻给于志坚打电话说: “你是怎么搞的,电视台要进行反面报道,这影响多不好!” 于志坚坚定地说:“你们放心,电视台如果报道不实,我就和他们在法庭上见,我就不相信真理会变成谬误!” 结果,电视台对此事没有做任何报道。 也就在这天夜里,一个人鬼鬼祟祟地溜到了学校车库前,将一把三棱钉撒在了车库前面的出车道上,然后迅速地离开了。又鬼鬼祟祟地溜到于志坚的住处,把带有信封的一封信卡在于志坚家的门缝里,并且给于志坚打了个电话说: “东西在你门上。” 于志坚心中有数,八成是那些人又在捣鬼。他一大早起来把门一打开,“砰”,信封掉在地上还带着响声,他把信封拣起来打开信封一看,里面装了一颗子弹,一封信。信上写着:“注意你的儿子。”落款,野狼。 司机上班后把车子从车库开出来,轮胎就被扎破了。 实际上就是那一伙人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向于志坚示威,想让他退却,向他们让步。风风雨雨走过来的于志坚根本不会被这些卑鄙的行为所吓倒,和他们针锋相对。 这伙人是想就这个事情来整垮于志坚,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又使了一招:给于志坚编造了一些罪名,写告状信,然后在全校教职工中找几个与于志坚有矛盾的人签名。丁茂森找到老教师杨发才让其签名,扬发才说: “丁茂森,你是吃饱了撑的,闲得没事干,你写这些东西有证据吗?你把老子看成什么人了,滚!” 丁茂森灰溜溜地走了。他想,工会主席钱运成下台的时候很不高兴,找他去。他找到了钱运成,丁茂森一说来意,钱运成非常恼火,说: “告状信拿来我看看。你们这些人那,过去吃不上自来水,建不起住宅楼,也没见你们去告状,现在吃上自来水,房子有窄变宽了,你们反而告起状来了,你写这都有证据吗?滚,干你的去!” 丁茂森这个不知羞耻的家伙一连找了十几个,结果都是碰了一鼻子灰,他这才死了心,这一伙人也不再上蹿下跳了,他们这才知道邪恶是战胜不了正义的。 在这次风波中,有坐山观虎斗的;有为于志坚捏把汗的;也有到处评论的。于志坚心里是很清楚的。这次事情之后,他真的感觉有点累,他又陷入了沉思:前面一任又一任领导为什么频繁地更换,并不都是工作的需要,绝大部分是逃避矛盾,逃避这种环境。他们觉得改变这种环境太难了。于志坚采取的不是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去解决矛盾,战胜矛盾,不断地去改变环境。他越战越勇。他在一次会上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北岗四中工作,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行!” 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于志坚除了白天一整天的紧张工作外,每天晚上都要在校园里转转,对整个校园巡视一遍。刚从激烈尖锐的斗争中走出来的于志坚仍和往常一样,冒着寒风在校园里到处转。他发现有个教师办公室里灯还在亮着,就去看一看,结果是张献生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笔,头压在备课本上。于志坚见这情景感到心酸,在想,他太累了。他在旁边坐了一会,然后才轻声叫他:“献生,献生。”张献生迷迷糊糊好象在梦中似的。于志坚怕他着凉,到跟前把他扶起来。他醒来之后,突然发现是于志坚,惊讶地说: “志坚,你怎么在这里,还没休息呀?” “你不也没休息吗?” “我是在备课备着备着就睡着了。” “献生啊,干是干,要注意身体,走,我陪你一起回去。” “陪什么陪呀,根本不必要。 于志坚坚持要陪着他回去,他们走在那已经落叶的梧桐树下的路上,北风吹来,发出沙沙地响声。 张献生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一九七六年调入这里,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也不想着调动,一心扑在教学上,在这个偏僻的黄土岗上勤奋地耕耘,无私地奉献,把青春都献给了这片黄土地。于志坚曾经这样说过:“不是我在领导和激励着张献生,而是他的精神在时刻激励着我。”他为有张献生这样的好教师及同路人和他并肩战斗而感到自豪。他对张献生关怀备至,张献生对他的关怀而深受感动。他们两个在一起除了谈教学以外还谈人生。他们两个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相同的,他们都崇拜保尔#8226;柯察金。 一九九七年元旦快要到了,在元旦前夕,一是为了庆祝元旦,二是为了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学校专门安排了一些庆元旦活动:一是举行庆元旦文艺晚会,各班都要拿出节目;二是举行书画展;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智。通告已发出,学生们都涌跃报名,有一些学生为不能参加而哭鼻子。节目规定只演两个小时,可政教处主任文一光和团委书记李庆国找到于志坚,要求延长一个小时。演出那天晚上,安排得非常隆重,舞台、灯光、音响、节目主持人、总导演等都有。节目主持人是从高二才开设的音乐班中选取的两个学生。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男主持人说。 “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女主持人说。 “大家晚上好!”男女主持人合说。 “北岗四中迎新春,庆元旦文艺晚会现在开始!”男主持人说。 “请听大合唱,歌唱祖国!”女主持人说。 晚会在两个学生的主持下,以一曲《歌唱祖国》的大合唱拉开了序幕。节目种类很多,有合唱、独唱、独奏、小品、相声、舞蹈、武术、魔术、快板、诗朗颂等。可贵的是很多节目是学生们自编的,有一个自编节目演的是本班的一个贫困生在即将失学的时候,得到全班同学地帮助和鼓励,又重新树立信心继续学习的事情。情节,对话都深动感人。并且最后以一曲《爱的奉献》结束。很多师生都掉下了眼泪。 尤其是高二年级才开设的音乐班起到了展示和师范带动作用,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晚会很成功,一些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得到了发挥,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 接着,在十五米长的报廊里,全部是学生们的美术作品。有名人画像;有各种图案;有素描,有水粉等。形象逼真,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绘画才能。老师们看了之后非常赞赏,并发出感概说: “我们这步路走对了,这些作品原来想都不敢想。” 于志坚在教师会上总结说:“师者,传导、授业、解惑、开发。”国家搞改革开放,我们要搞改革开发,要把人才开发出来才行,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材,就需要我们老师把他开发出来。我们不开设体,音,美专业,谁能知道哪个学生有绘画、音乐天赋?有体操素质?” 也就在这个时候,随着汪倩美容美发公司生意得火爆,汪倩已不在满足于这一个美容美发厅了,她准备向市内其它地方延伸,扩大经营范围。她不闭关自守,走出去考察了好几个国内大城市。回来后,把她物色好的几个有发展前途的职员叫到经理室,说: “张芳,你到上海去进一步学习美发,主要是发型设计;赵静,你到杭州市去进一步学习美容;李攀,你到广州去进一步学习足疗。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超前,你们出去学习一定要把眼光盯住时代的潮流,要学到真东西,要练出真工夫。这样,我们才能可持续发展,不断壮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员安排出去学习之后,汪倩就着手筹备开办分店的事宜,在市内选址,扩充自己的经营实力,尽快占领这个市场的至高点。她也在默默无闻的奋斗,在一步一步地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