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开国史
我那失去的家园啊,让我心酸,让我哭泣。 天地一隅,有一小国,隐在层恋叠嶂之间,外人不知,国域不过几十里之阔,国内处处花繁林密,阡陌交通,土地平整,生长着五谷蔬菜、骡马成群、牛羊满坡。开就的河渠引山川之水,在小国之内逶逦流淌,国之中央有一王宫,叫做百纳宫,左有庙,右有社,占地不多,楼宇不繁,却也富丽堂皇,小国之内足显帝王之威。宫后有广场,叫做去来场,非王室独有,人人都可随意去来。生息繁衍了几万人口,散居在十几个村落里。无天禳,无战乱,人人勤奋,家家耕作,农闲时节或纺、或织、或陶、或冶,蜗角之国,百业兴旺,家家富足。更有大国所不及的是那文明礼仪之风尚,民人之间相亲相爱、互礼互敬,若有人不亲不友,必遭众弃,合国宛如一家亲人。家家藏书,闲以读书为乐,村中老妇、街头玩童皆知诗书,满腹经纶者也是比比皆是。 在这纷纷扰扰的天底下,何得这么一个太平隆盛的世界独存?这须从六百年前说起:东周末年,七国争雄,一统于秦,国王改称皇帝,赢政为始皇帝,以后便称二世、三世……万世不竭,金汤永固,谁知二世时天下已乱,狼烟四起,百姓重堕万丈深渊,不见天日。江南武陵地方有一高士,姓袁,见治乱无常,世事难测,便时常忧心艾叹,苦闷难遗时,就入深山之中寻找那奇山异景,以忘却这无尽烦恼。此人心境高远,因而一些自古无人去的地方,他也常常去探求一番,自作自乐,终于有一天被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去处。 这日,他正在山中游穿,遇一条小河,见水清澈就沿河岸前行,走好长时间见两岸不过些寻常花木,未见异境。常人必定会厌其平淡无奇,而高士早已寄情山水,哪管路的远近?信步向前又走了好长一段,忽见一片花影,走近来看,原来是一些粗矮杂生的野桃花,正值花盛季节,桃花艳艳、摄人魂魄,桃树夹河而生,高士进入林中沿河前行。想进林深处看看究竟。又走了几百步,在一座山前停了下来,原来这水是从山中一个洞口流出,从里面微透出一点光来。高士好奇从洞口趟水而入。水不深,绕过几块乱石便可穿流而过。走着走着,忽然光线渐明,原来到了山洞的另一头,走出山洞豁然开朗,便见到了这个让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乍出洞口是空旷平整的一片草滩,野草遍地,偶见几丛树林。前行三二里又见广阔一片水面,水上露出几个小岛,从远处就隐约看见岛上郁郁苍苍的树木。高士惊叹不已,顿生不舍之心,巡视良久才从原路返回,用心记路,到家后便天天回想,日日叹息。 一日,几个相识同来拜访,齐声诉说战乱之苦,那高士突发奇想说:“各位,我们何不找一个地方远离这喧嚣之地,独辟一方天地安居,无刀兵,无征伐,不争竟,人人友爱,家家和睦呢?” 一个相识问道:“普天之下,哪有一个太平地,让人立足喘息,哪有一块干净地,贼寇官兵侵扰不到?” 高士一笑,说道:“我有一地方,真是人间仙境,与世隔绝,虽在一天之下却是皇威不到的地方,不如我们遁入此境,同享永福。” “真有此地?” 众人随着高士跋山涉水,找到那个地方,也都惊叹。之后,这些人就真的又叫上几个不奸不贪的相知,扶老携幼,带上衣物、粮草、各种家什、甚至骡马,为传承文明,将各家所藏诸子之书,一并带上,拜别祖坟,捧着祖先牌位,脱离乱世来到这个桃源新天地。 入此仙境的共有十姓,乃是袁、谭、和、尤、单、尹、梁、扬、艾、秦计人口百余。随即结庐搭棚、开垦荒地、找矿找盐,勘测水泽。这水原来是块有源之水,从远处大河一个侧口泻出流进四面环山的地方,恰恰水山中一个大盆,另一侧有一山口,水至山口深时就从这个山口溢出。袁高士领众人在河水跌落季节兴修水利,堵塞河口,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河水堵住,只在一边砌一个可引水的石闸。一年之后,积水渐退,竟露出一片广阔的平地。 自从得了这片新地,这些新来的居民便开辟出一条康庄之路,此地经千年淤积,异常肥沃,最宜五谷生长,几个低洼处留作水塘,又少不了鲜鳞嫩藕。原水中小岛,现成了丘岭,岭上有清泉细响,花下有俊鸟暗栖,恰似一颗神珠,久被尘土羁锁,今朝尘尽光生,几十里山河顿时霞辉万里。此正所谓沧海桑田。 为方便农耕,十姓人家各择好地,离开原来那些旧棚,散居在这些曾为一片汪洋的地方。 之后,桃花源居民为感戴袁高士恩德,推之为王,与秦断了君民关系,虽为弹丸之地,万乘之国所不及,自此这方人也算家、国两全。 袁国王学那尧舜之风,禹王之德,意气奋发,与国民齐心协力,努力持国,后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有余,临终时遗言:“自开国以来,万事顺通,人民和融,在我看来治国之本在于教化,只要人人不贪不淫、不凶不骄,相亲相友,相恤相帮,就可享永世太平,不传凶杀之术,不造伤人之器,使刀光剑影、烽火狼烟,永绝我国,最为重要。另教国民留意诗书,传承文明,使我国内风骚充盈,文墨横溢,一定要将它治理成一个上上的文明礼仪之帮才是我的初衷。埋头稼禾,唯求一饱,与禽畜何异?我等逃身到此,难道只为修成饱食的禽畜?虽身为国王,但此话只是奉劝,万望铭记。我死之后你们另立新君,我国内定有那擎天之人,另外,那个山洞是我等获此重生之门,千万不要堵死洞口,切断水流,以免遭不吉,我死后若有灵,定来保佑我国。若无灵,今生就此圆满。” 为感谢先王大恩,国人拥立先王之子继王位,以后便成规距,由袁姓世代承袭,各辈君王也都能继承先王遗风。 繁衍人口,开垦荒地,教化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