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二章别样清淡晨钟暮鼓

  四更天,妙相师傅便起床了,小妹喜欢早起时的窸窸窣窣声,奶奶就常早早的起床,早早的收拾东西。小妹一晚都没怎么睡着,任思绪翻飞,不仅想到了奶奶,还想到了小黄狗,还有新孵出的一窝小黄鸡,还有奶奶门前的黄栀子和水井旁的小鱼缸,还有好多好多。差不多是二更天睡的,但现在却睡意全无。跟着妙相师傅去大雄宝殿佛像前掸拭灰尘,扫地,准备香火。外面庭院,扫地小沙弥早已起来了,正大汗淋漓地清扫地上落叶和灰尘。

  擦拭完佛堂,妙相师傅便带着小妹去寺外菜园地里摘菜。

  出了寺院落左侧角门,便到了一片竹林里。初春清晨,竹林里仍氤氤氲氲地罩着一层湿气,清香扑鼻。竹子高大挺直,竹节粉白,青绿高干,竹叶哗哗作响。地上铺了一层旧冬的枯竹叶,裸露的高地上也是新发的青苔,嫩黄雅致。地面上早已有新笋破土而出,左一个,右一簇的,正吮吸着天地间的灵气。从前总爱跟着奶奶去采笋儿,一下午能采好多,一布包满满当当的。回家后奶奶挑个头大的笋切成片,晾晒干了,做成笋干,留着过冬吃。奶奶也把新鲜的嫩笋送人,让小妹去分送给邻居。邻居小哥哥们便把拨下来的笋衣做成笋伞,送给小妹玩耍。小伞做得小巧精致,小妹把一顶顶伞叠插着,放在奶奶的梳妆台上,一摞摞。

  “妙相师傅,这些竹子是谁种的啊?”小妹歪着小脑袋,好奇的问。

  妙相师傅正一手挎着竹篮,一手拨开前面的藤条,愉悦地答道:“这些竹子,可是建寺的云空主持建寺时种下的,还是在唐代贞观时期呢。”

  竹林深处有几座坟包,灰青墓碑,字槽里长了些许青绿的石苔。妙相师傅说,这些都是历代寺里主持的坟茔,经过后世很多人拜祭的。小妹朝着墓碑一一躬身合十鞠躬拜祭。

  穿过竹林,便到上山的小石子路了。石子路平整的铺着,苍松夹道,石子周围草地已泛绿,清晨的露水挂在草尖上摇摇欲坠,黄色小花含苞待放,火红的毒花已经绽放,花瓣上滚圆露珠映射着初升的太阳,五彩斑斓。

  “妙相师傅,这里真美!”

  “是啊,等到了仲春时分更美了。”

  太阳已经露出半张可爱的红通通的脸蛋了,在遥远的东方看着笑呢?抄过小石子路,往松林一拐,便到了菜园了。菜园子三面篱笆,一面木桩围栏,篱笆上爬山虎新长出一个个嫩黄的叶苞,扯着旧年牵牛花藤条。菜园里,割过齐整的韭菜冬日已撒过稻灰,现今已开始吐芽,菠菜卷着厚实是叶子,黄瓜秧也已经开始分叶,豆角苗破土,稻草铺过的蒜苗地青翠茁壮的蒜苗被露水洗得油亮,青菜长势更是喜人,青菜叶肥满青翠,园子里朝气勃勃。

  小妹在篱笆墙角采着野花,蹲着看小蚂蚁搬家。蒜苗地里两个蜗牛正在努力地爬上铺蒜的稻草上,远处菠菜地里有只好大的蚱蜢,青翠而晶莹剔透,像洪恩哥外婆手腕上温润的玉镯子。不一会儿,妙相师傅的竹篮里便装满了青菜,菠菜和蒜苗了。

  山里湿气很重,仍寒意料峭。寺里比山下清冷许多。篱笆外的桃树上,只有一二个桃花苞蕾,青色苞衣裹着粉红的花蕾。家里此时应是桃花烂漫。屋门前一大片一大片桃树,就像生活在桃花岛。记得去年,桃花开得热闹,满眼的粉红,香郁芬芳。成群的小蜜蜂在辛勤的采蜜,在蜂王的指引下,这些蜂群在奶奶的神头柜里安家,在柜里,好大一个蜂窝。每天清早,奶奶便早早地把小蜜蜂放出去,它们进进出出,粉香蜜甜。

  “妙相师傅,您来这多久了?”小妹小心地撩起裤脚,跨过湿漉漉的茅草。

  “三十年了。”妙相师傅擦了擦额上细密的汗珠,“你年纪还小,刚开始来会有点不习惯,慢慢就好了。”

  满目青山在朦胧的雾霭中像水墨画般散发清丽神韵。耳边环绕诵经声,如彼岸松涛。

  “师傅们已经开始早课了?”小妹疑惑地问道。

  “师傅们四点便开始做早课,你以后也要早起跟着法师们去做的。”妙相师傅牵着小妹走进竹林,踏着大片大片的竹叶。

  回到寺院里,已经6时了。穿过角门回到回廊时,正好赶上做完早课的师傅们。元通法师和几位居士仍在佛堂讨论着刚才的早课内容,看到小妹,便笑着停下来,“小妹妹,还住得惯吗?去吃早饭吧?”小妹眨巴着嘴说:“法师,早上好,我在这里住的惯的。从明天开始,我也要跟着师傅们做早课,多学知识。”元通法师捋捋花白的胡须,哈哈大笑地领着小妹去了斋堂。这里吃饭的时候有好多规矩要学,小妹就跟着师傅们,他们怎么做,小妹也怎么做。在这里吃饭是不可以浪费的,放到碗里的食物都要吃掉。“元通法师,昨天晚膳怎么没有看到您呢?”小妹好奇地问。“佛教里按早、中、傍晚、夜晚来划分天道、人道、畜生道、恶鬼道进食的时间。元通法师是过午不食的。”一个老居士给小妹细细的解释了这其中的规矩和原因。斋堂里有很多不认识的师傅和居士们,他们亲切随和,相互间递给个碗筷,让个座位会慈悲的说声“阿弥陀佛”。

  妙相师傅说,这里除了和尚,尼姑还有20多个居士,居士里有个女居士,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渊博,尤其是佛学。除了到外地讲道,长期居住庙里。

  寺里通常下午香客很多,善男信女们个个大清早从家里来,赶到寺里便已是午后了。来的多是老人和妇女。老人,妇人们跪在观音娘娘前,祈福拜寿。以前奶奶也是这样子带小妹来拜观音的。

  每日晚课做毕,妙相师傅便会在房里给小妹讲寺规佛事,每年每月哪日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一一给小妹讲清楚。小妹似懂非懂地点着头,妙相师傅便和蔼地轻拍小妹瘦弱纤细的肩头,“可怜的孩子,以后就会明白了。”虽说过早地死去爹娘,还有奶奶,可小妹不觉着可怜,在这里,有妙相师傅,还有元通法师,将来还会认识好多好多和尚,尼姑,小沙弥和居士们,说不定以后还可以和女居士认识学佛呢。从前在家时,洪恩娘每次都特别照顾小妹,洪恩有的都给小妹一起吃,一起用,生活简单,但却无比快乐。小孩子不容易感伤,更不懂心伤,只要有玩有吃便是满足。洪恩哥说过来看我的,等洪恩哥来了,我要带他去一览亭,看浩瀚抚河,如黛青山,带他去抓蚱蜢,去编小草笼养蝈蝈……小妹边想边独自乐着。

  从前在家里,每日春日午后,在暖暖的春阳下,跟着洪恩哥在黄灿灿的油菜花地里疯跑,捏着两张桃木叶夹花苞里的小蜜蜂,放在小罐子里,洪恩哥拿这些小蜜蜂跟其他同学换白纸,折包打。洪恩哥捉小蜜蜂很拿手的,一捏一个准。不过也有失手的时候,被狡猾的小蜜蜂蛰了,虽然疼着出汗,但总是乐呵呵地捏着小妹嫩薄的小耳朵。

  平日,妙相师傅有空便教小妹识字。小妹聪慧,一学就会,妙相师傅对此极为满意。每日中午僧众午休时分,小妹便拿出妙相师傅下山买的字帖临摹。时日渐长,小妹的字清俊骨瘦,铮铮清秀,元通法师常常拿着小妹的字给其他比丘们看,并常常称赞小妹的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