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
确认

已经增加书签

确认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三章佛门净地靡靡之音

  南方春日雨水富足,没几日春日融融,便是整日飘着雨丝了。这日晌午后,天空阴阴沉沉,连着前日的细雨,雨雾绵绵。偶尔雨水淅淅沥沥,夹着清寒春风,整个寺院笼罩在烟雨朦朦中。由于雨天山路滑,香客稀少。小妹独自坐在竹林里的茅舍里,看着竹林雨雾。江南的雨有着独特的唯美,朦胧,又格外的清新。风里夹着毛毛的雨珠,可以看见的如烟般雨风。这样的天里,人容易敏感,容易心生伤感。小妹坐在门槛上,托着腮帮,静静地想着奶奶,还有曾经的雨天。奶奶说,春天里的雨是春姑娘的眼泪。小妹始终不知道春姑娘为什么要流泪,只知道奶奶说春姑娘是个多情美丽的女子。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悠悠岁月,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

  好凄美的声音,好优雅的古筝声。小妹扶着木门轻轻的站起来,透过灰朦的烟雨,小妹侧耳倾听。淡淡的琴音,静静流淌,清澈透明;凄美略带丝丝沙哑的嗓音,柔情百转。竹林里没来得及飞回窝的小鸟,唧唧失声叫着。或许为了这哀伤的音乐,为了这寂静,和孤独,小鸟身上湿透,却在雨林里扑打翻飞着。远处春山花红叶绿,点点滴滴,和着这歌声琴声,仿佛一切定格停止,只有这山,这竹,这雨,这空中音,雨中人。歌者伤情如斯。

  小妹轻轻的撑起油纸伞,循着歌声寻着这伤心人。

  穿过竹林,绕到小石子路上,便进山了。歌声袅袅,随着山路的曲折,青葱树木和着雨点吸收了部分如泣琴声。前面便是潜心居了,奶奶说,那是陆象山爷爷作学问的地方。这寺很有历史的,当年皇帝宰相还有很多才子文人来此修学的。潜心居在绿树掩映中昂首峭立,三层双围柱重檐四角亭式塔楼,红墙绿瓦,画阁流丹,琼楼耸翠。

  门虚掩着,小妹小心地推开门。屋内摆设古老简约,红漆木桌椅早已斑驳剥落,太师椅保持当年的摆置。妙相师傅说,当年大人物朱熹就常在此与陆象山爷爷讨论学问。潜心居虽地处偏僻,却因着这些大人物而变得沉静高深。小妹倚栏杆而上,这是古旧的木质楼梯,楼板上漆已被踏落,显出发毛的白实木。歌声袅袅,寻到二层最里间小屋。窗棂木刻雕花图案,罩着薄薄一层绿纱。

  透过绿纱窗,小妹依稀看到一个白衣女子在房中抚琴。房正中放一桌案,案头文房四宝俱具,砚台旁边整齐的堆放着几卷古书。案后设一古筝,此刻女子正凝神弹奏,手指划拨处,一阵行云流水般的舒畅。小妹透过薄薄的纱窗好奇的看着,女子约莫三十岁,清瘦俊秀,银盘乌发,干净素美。

  琴声嘎然而止,“进来吧,小姑娘。”

  小妹惊慌害羞地挪进房中。屋里檀木香沉,书柜上摆放一盆兰花,蓝紫的小花已静静开放,高洁孤立,释放着一种淡淡的清冷的幽香。

  “对不起,扰着您了。”小妹连连道歉。

  “我见过你,小妹妹,我常年在这里住,法名了如。”女子轻轻地取下手指头上弹片。

  “您就是了如居士?!妙相师傅说您很有学问的。”

  了如居士淡淡一笑,现出一对浅浅的小酒窝。好美啊,小妹心里不禁赞美道……

  “真好听!”小妹细声说道。

  “佛门清净处,本不该有此靡靡不净之音,阿弥陀佛。”居士双手合十念道。

  “您也没亲人吗?”小妹怯怯地问道。

  “孑然一身,自由自在。”了如居士已放好琴,拍拍小妹脑袋,“好了,小孩不可问如此之多,以后你要好好学习知识,有不懂可来我房中,我会教与你的。”

  小妹觉着了如居士像谜般吸引人。外面仍灰蒙蒙的雨天,翠柏挂满轻盈的雨珠,路边野花娇艳寂寞,扯着野草戏弄嫩黄新苔。

  回到房中,妙相师傅正在整理箱柜。春雨足,物什容易发霉。妙相师傅常常翻动包裹箱柜散散霉气。

  “妙相师傅,我见过了如居士了。”小妹放下湿湿的油纸伞,“她是个美丽的女子。”

  “她不仅文化高,还多才多艺呢!”妙相师傅把一个个包袱打开,一一放下樟脑丸,“她好静,倾心清净佛门之地,所以大学一毕业就来寺里了。”

  “她歌唱的好,琴也弹得好,只是觉得她有点忧伤。”小妹漫不经心的脱下套鞋。

  “兴许也有什么难言之隐,作罢,你去把外衣脱下在火盆上烤烤吧。”妙相师傅往墙角吊绳上取下烘衣篾笼,递给小妹。

  “后天就是浴佛节了,明后两日寺内都有重大的佛事活动,你家乡的人应该很多人会来的。”妙相师傅关好箱柜,边掸案上细尘边笑着说,“你不可乱跑动的。”往日每年的四月初八,奶奶和邻居婶娘都结伴参加浴佛节,小妹就去过两次。一时期盼不已,便觉着时间过得漫长而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