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六章陈龙的黄金年代
人在回忆时,一段时间内的记忆越多,人就觉得这段时间越长。所以,好奇心强的人拥有更充实的人生,因为他们能发现别人在平凡生活中发现不了的感动,他们拥有更多值得回忆的事情。陈龙就是这样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在他眼里,每一个贝壳都有一个故事。所以,当他走进济南人大学时,他就像走进新大陆的哥伦布,翻墙而过的年代刚刚开始。他的黄金时代来得颇有戏剧性…… 当胡桑离开西江超市后,超市的日子还是那样,日复一日、没有变化地从单调的滴答钟声中溜走,阿芒在滴答声中细数剩下的时日。 袁华和陈龙最终没有凑一块儿,袁华说陈龙这人太粗鲁了,没心没肺。陈龙倒没说什么,照旧过着简朴的生活。 超市里的员工们对他说:“你一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头也不梳,你不尊重别人,太自以为是!” 陈龙从不和人争辩,别人都说袁华把他“甩”了,陈龙只觉有趣:他根本没和袁华谈过恋爱。袁规对他越来越苛刻了,超市里的人愈加爱捉弄他了。唯独阿芒说:“别理他们,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有那么多理由?” 陈龙不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变得苛刻起来。他不知道自己变了,却以为周围的人变了。员工们突然发现“傻大个”变得沉默寡言,以为他是失恋了。喜欢他的人常过去拍他的背,说什么时候再介绍个“妞”给他,陈龙哈哈笑着盯着他们的脸看,看得对方莫名其妙时才扬长而去。 2005年11月的一个清晨,陈龙从奇异的梦中醒来,他望了望窗外瑰丽的海滩,低头看了看自己下巴上长长的胡须,笑着对床头的一盆仙人掌说:“我该走了。” 他先去仓库值班室找阿芒。陈龙敲门后,阿芒咳嗽着打开门,见是陈龙,笑着让他进来。 快到冬天了,阿芒的屋子里冷得够呛。 “老芒,我给你买了一个取暖炉……”陈龙笑着拿出一个小型的电热取暖器。 阿芒察觉到陈龙脸上不自然的笑,猜到这一天不平常。他笑着握住陈龙的手说:“小龙啊,我这后半生,不说别的,儿女不孝啊!就你对我最好,跟亲儿子似的!”说着说着,老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老人家最怕和亲人好友离别,因为害怕这会是永别。 陈龙心里也流着泪,但他灿烂地笑着,“汤圆”眼睛忽闪忽闪地放光:“老芒,别这样,不就是一个炉嘛!犯得着这样吗?你就是我干爹啊!” 这是陈龙离开西江超市,同阿芒告别的日子。除了阿芒,这个超市里再没多少值得陈龙留恋的东西。 在那个十字路口,初冬的风卷着落叶,卷着阿芒枯瘦如叶的身子,他的身影在风中瑟瑟地抖着,恍惚如隔岸的灯火。 “老芒,回头再来看你!”陈龙立住身对阿芒说。他永远在路上,从一个港口漂流到另一个港口。他这十几年经历了很多离别,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难过。 “保重!小龙!”阿芒挤出一丝干枯的笑容,像落叶挤出最后一滴汁液。 陈龙爽朗地笑了笑,手一挥,一转身,大步朝前走去;他知道离别时该说很多话,但他喜欢这样默默地向前走,不回头,前方永远有一条路等着他。大海、草原、森林、沙漠、高山、沼泽……书中写过的地方他都向往,书中写的都是美景,他的眼里也只有美景。 轻快的晨曲从天边传来,陈龙踏着节奏,向落日追去…… 阿芒望着陈龙的身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举起的手半天没有落下——他对着背影轻轻挥手,他知道这背影将定格在他一生的故事里。 从陈龙流着鼻涕来到西江超市的那天,阿芒就知道:有一天,陈龙会离开西江。他不知道他的父母是谁,现在在哪。他记得第一眼见陈龙时,他还是个“黄毛”小孩,不到十五岁,而他走的时候已经二十四岁了,长腿长手,大眼大鼻。 陈龙走的时候,只带了一把牙刷、一个水杯,还有从书柜里挑出的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安徒生童话》。 他一路向北,独自站在火车上望千里灯火如蝶影划过童梦。长江波浪中摇曳的,不仅有玉盘一样的月亮,还有千百盏街灯。成千个城镇,上万条马路,无数人家欢笑着在街灯下散步,他们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华龙又腾飞了一重天。 陈龙在济南下了火车,挤上公交车去了市区,又吹着口哨跑到济南人大学。他在那儿的学生食堂里找了份活干。 食堂的工作太辛苦单调,员工们总是在郁闷时把碗盘敲得震天响;而陈龙却把运残羹剩饭的手推车当滑板车使,在一群花花绿绿的学生中间飞驰而过——还哼着“两只老鼠”的小调! “真是个疯子!”其它员工都这么说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