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二节
方绪文肩挎黄书包手提帆布行李袋走了,留下他从镇上带回几株秋海棠,说是他多年养的,一直未离身边,因调“大三线”送回来,没人管,父亲放在家中后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靠老天爷帮忙养着。在横扫、砸烂和荡涤一切中,难逃红卫兵的洗劫。他特意把幸存的几株秋海棠连根带土一起捧回来,找个瓦钵子栽好,嘱咐吴海棠精心养护,教她怎么样养,什么时候换盆、施肥、浇水,要如何精心,须要注意些什么,点点滴滴讲得仔细分明。他时常心牵“海棠”,记挂这个家,书信来往不断,月月寄钱。吴海棠干脆买个漂亮的陶盆合土重新栽上,浇水,施肥,日晒夜露,又常常怕晒干了,风残了,雨打了,搬出搬进,一天要忙个好几回。秀贞笑话说,这哪是养花,简直是养个儿子,怕是跟亲生的儿子一样宝贝,“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说归说,笑归笑,也就是这盆秋海棠给这个家确实增添许多美色,带给她们许多欢乐,全家人生活充满希望! 然而,时世不济,随着文化大革命全国蔓延,汹涌波涛也荡涤到这“世外桃源”之地,殃及那个破碎了而刚刚幸运组成却又不完整的家庭。一日,生产大队来人把吴海棠叫去,说是有二个外调的找她了解情况,回来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又生气,又忐忑不安,秀贞收工回来觉得奇怪,问嫂嫂是怎么回事,她连自己都不晓是怎么回事,闭口不说,叫秀贞好生起疑,老娘也感觉到不安,劝她莫气坏身子,肚子里孩子要紧。 文化大革命把个桃花坞搅得也是鸡犬不宁,人人睁大眼睛盯着阶级敌人。方绪文和吴海棠的出现,早就引起村里人注意,看到他们俩人成双成对,进进出出,没一个知情的。“光荣军属”牌子挂在大门前,怀疑倒不敢,闲言碎语,背后指指点点就在所难免。他们已有觉察,权当耳边风,没听见。秀贞不同,简直气炸了肺,自有假装关心的问她,“狗抓耗子——多管闲事”,她总是狠狠的顶回去。 那一日秀贞气呼呼的从外头回来,把村里人传言“大哥死了”告诉她,还夹杂些风言风语和不三不四的话,全抖落给嫂嫂听。她圆瞪双眼,气愤至极,心想,二个什么东西?从哪个阴司跑来跟老娘耍花腔。当时她说我不管什么“公(工)地”、“母地”,我只晓得他是部队首长派来慰问烈士母亲的,他还是烈士生前学友,我妈早就夸他是个大好人,待他比亲儿子还亲;他为我们这个家所作的贡献,我看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你们不应该怀疑他。人坐在那里说着,眼睛盯着,耳朵竖着,像只看家护院的狗,警惕来者。有个人旁敲侧击的说什么“萧涧秋”式人物,叫她不要受骗上当。她在广播里听到过批判“早春二月”,知道他们想引出“文嫂”,意在“萧”先生,她气呀不打一处出,“萧涧秋娶文嫂有什么错?”她想质问,又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缓下来说,我有部队开的“介绍信”,回去拿来。那张“介绍信”,像一个杀手锏,那二人看了,全都哑口无言;瞧瞧她,倒谈起她肚子里小孩,显出挺热心的样子。她立刻引起警觉,是不是那书呆子“坦白交代”了什么?情急生智,拍拍肚子,巧妙地说:“你们的意思是担心我肚子里的孩子呀?那就谢谢啦,不用你们‘公(工)地’多余关心,部队公文里早就写了,扶养到18岁。”她警觉到那二双眼睛贼溜地转,一定不怀好意,迅速补充道,“你们要是不信,还有部队公文,县民政局有,公社也晓得,你们去调查好了。”没想到这二个人真不是东西,阴一套,阳一套。她拍案而起:找公社去。很快从公社要回一块“光荣烈属”牌子,端端正正的挂在大门口的正上方,像一块护身符,大鬼小鬼从此再也不敢胡言乱语。 “妈妈晓得了怎么办?”秀贞却担心了。 “你说妈呀?她早就晓得。” “早就晓得?” “别看她眼睛看不见,心里头可明白透了。” “连大哥的事也晓得?” “你以为真的骗得了她?” “你怎么晓得?” “有回我偶然遇见到她偷偷地哭,很伤心,想安慰她,一时又没了言语,吱吱唔唔半天,她倒收住泪,打岔说就别吱吱唔唔的啦,我高兴都来不及,快抱孙子了,摸摸我的肚子,问几个月了。” “啊……”秀贞像是有所彻悟,一颗心落了地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