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五章(五)
蒲寄武被击中了右胸肋,紧急送往医院,险些丧命,围剿武夏庄的计划不得不错后了。横川也弄不清这件事是谁干的,又加上青纱帐起来了,不敢轻举妄动,只好静观动静。 张栓桩领着队伍回来以后,白天分散活动,晚上集中宿营,提防鬼子侵袭。 一天, 翁小军得到一个情报,说是运河里来了一支船队,船上拉的全是军用物资和木料,从天津运往临清修炮楼。并且知道押运的大部分是鬼子,现在已经到了郑家口,正在吃饭。 张栓桩和李书根研究,觉得鬼子不多,正好可以打伏击截获这一批物资。 正是七月天气,运河水暴涨,浑浊的浪花打着旋涡,滚滚而去,两岸护堤的碎石被撞得哗哗地响。鬼子实行“囚笼政策”以后,为防止我军偷袭,河堤上的树木都被砍掉了,堤坡上长满了杂草和灌木。 张栓桩带领队伍悄悄上了大堤,察看了地形。大运河在村东拐了一个死弯儿,河床变窄,汹涌的河水来到这里突然遇到了梗阻,变得更加不逊,旋涡一个接着一个,河水表面上平静,其实水下回流很急,经常翻船沉船,船工走到这里,无不胆战心惊,历来有谚云:“船过武夏庄,如见活阎王。” 张栓桩和李书根认为这是打伏击的最佳地段,便兵分两路,李书根带领一部分人过河,埋伏在左岸,张栓桩带一部分人埋伏在右岸。 大家隐蔽在灌木丛和土牛后面,静静地等着鬼子的船队。这土牛原是防汛用的,平时在大堤上每隔10米便堆一堆土,堆放的齐齐整整,老远看去就像城墙上的垛口,又像趴着的一头头老牛,因此老百姓叫做“土牛”。汛期河水一旦决堤,就用土牛应急挡堰。没想到,这些土牛今天成了栓桩他们天然的工事。 骄阳如火,烘烤着大地。鸣蝉在草丛中长一声短一声的叫着,吵得人心烦。河里的过往船只穿梭不断,像往常一样,纤夫们在堤下喊着号子,拉着船走,谁也不知这里将要发生一场血战。战士们身上像要烤出油来,有的被荆棘剌破,汗水煞得生疼,但是,大家都一动不动。 下午四点来钟,翁小军骑着自行车从大堤北面匆匆赶来,对栓桩说:“来了,离这里还有二里地。”栓桩马上命令做好战斗准备,翁小军用手卷起喇叭筒,朝着对岸使劲吼了一嗓子:“奥嚎——牛来了!”战士们顿时来了精神,总算把敌人盼来了! 一会儿,传来了汽艇的马达声,“呜——”前面的一艘汽艇拐过弯儿拉了一声长笛。紧接着后面又是两艘汽艇,分别拖着五只木船,船上有的装载着东北圆木,有的用苫布盖着,不知是什么东西。栓桩数了数,每艘汽艇上站着10来个鬼子,每条木船上还有两个伪军,一共大约40多人。 等开路的那艘汽艇进入伏击圈以后,栓桩喊一声:“打!”率先将一颗手榴弹甩了出去,轰隆一声汽艇上冒起了黑烟。紧接着,战士们的子弹、手榴弹都飞了出去,宁静的河道里顿时开了锅。 河对岸的李书根见前面的汽艇着了火,指挥战士们将后面的那艘汽艇又炸毁,堵住敌人退路。 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一个鬼子指挥官命令架起机枪,疯狂向两岸扫射,企图打开一条生路,掩护船队逃走。后面船上的鬼子见前面汽艇着火,想拨转头顺流而下,返回郑家口,不想汽艇又被打瘫了,在河心里打转转,本来就狭窄的河道,十几条船只叉在一起的,一下子乱了套。 张栓桩冒着猛烈的弹雨,挥舞着手枪,命令:“手榴弹,炸中间的船只!”战士们将手榴弹一起投向运输船,轰隆一声巨响,一条木船飞上了天。原来,这条船上装得是武器弹药,被手榴弹引爆了。与此同时,几条运载木料的船上也起了大火。 鬼子纷纷跳下水,立刻有几个就被旋涡吞没了。剩下的鬼子爬上岸,又遭到战士们的痛击,无一活命。张栓桩命令赶紧清理战场,翁老凤、刘蓓和英哥他们听说伏击成功,也带领群众来帮忙。大家把船上的大米、白面和能用的东西扛回家去,高兴得像过年。 一抹绚丽的晚霞徐徐谢幕,整个河面、河堤都涂上一片金黄。草丛中的虫子浅吟低唱,河中熊熊大火染红了半个天。 栓桩叉着腰站在河堤上,拧上一袋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脸上现出多日不见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