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九章知恩图报2创办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想起“东阁村事件”,黎珊玉犹如想起了一场噩梦。那是一场伤心的噩梦,那是一场令人惧怕的噩梦,许多年过去了,他仍心有余悸。 黎珊玉恻隐之心常有,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思源回报、扶贫帮困的心思,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通城县原环保局张王治局长介绍说:“黎珊玉是县人大代表,我们常在一起开会,他提起东阁村就伤心。但他关心贫困山区老百姓的心思没有停歇过。东阁村事件过后不久,也就是1992年的一次人代会上,我和他坐在一起,谈起县委要我二进石溪乡当书记,还说那里的群众要我去。我不想去,那地方是三省交界的地方,穷,工作太难做了。我本是向黎珊玉诉苦的,没想到他还极力鼓励我去。他对我说,越穷的地方,老百姓越善良。群众欢迎你去,这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你去,我大力支持你。你想想,穷地方都不去,老百姓咋致富啊?在他的鼓励下我去了。黎珊玉也不食言,说到做到。当年玉立公司投资50多万元,帮我们办起了一个砂布厂、一个塑料厂和一个墨汁厂。就业100多人,一年产值500多万元,纯利60多万元,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除此之外,黎珊玉还经常上山到水口村蹲点,走访贫困户,与村干部一起探讨致富措施。每次上山,他都是自带干粮。1993年春,黎珊玉还掏出2000元,帮助水口村农户发展50亩板栗种植,扶持10多户发展生猪养殖。 黎珊玉常常念叨说:“我本是幕阜山沟土生土长的苦孩子,我要用毕生自强不息的奋斗,回报生我养我、恩重如山的通城父老乡亲。这是我的心愿和志向,也是我应该做而且可以做到的。”跨入新世纪之后,当黎珊玉参观了河南临颍县的南街村和江苏江阴市的华西村之后,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工业反哺农业”的号召,一系列的思源回报工程项目在心中萌生,并积极付诸实施。 殷殷乡梓情,浓浓反哺意。 为回报通城县父老乡亲,2002年,玉立公司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石南镇牌合村建设全县最大的生态农业园区——玉立牌合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此项工程采取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和互利双赢的原则进行。首期工程已由玉立公司投资250万元,建成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繁殖养猪场,占地40余亩,办公楼一栋,猪舍9栋。其中,公猪舍、空怀舍、妊娠舍各1栋,保育舍2栋,产仔舍3栋。从国家级种畜场引进良种母猪230头、公猪10头,以生产仔猪为主,然后给农户喂养。采取“公司十农户”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模式,即统一供应优良种猪,统一供应优质饲料,统一提供防疫服务。首期工程于2003年5月竣工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投资1200万元,计划用地300多亩,目前已征地146亩。计划建成20000头养猪场、万吨饲料厂、千吨有机肥料厂、1200头母猪场。二期工程建成后,年总收入可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通城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玉立牌合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首期工程现代化养殖场已经运行3年了,发展形势良好。 原县畜牧局副局长、现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人胡水龙介绍说:“这里是2003年玉立公司投资数万元,按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起来的种猪场。同年6月,从湖北畜牧良种场引进成品母猪230头,杜洛克公猪10头。近几年每年向社会提供瘦肉型商品仔猪4000余头。全新的养猪生产工艺,先进设施设备,严格的防疫制度,以高标准、高起点发展通城养猪事业为目标,以‘回报乡亲,致富农户’为宗旨,从品种、营养、防疫、环境、管理5个环节,为农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先后在当地培养一大批养猪大户,致富了一批农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使养猪业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主导产业。”他说:“投资600万元的30000头商品肉猪基地即将完工,随之而建的是万吨饲料厂、有机肥料厂、养鱼场、奶牛场……这些项目建成受益后,牌合村也差不多步入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列了。” 2006年是玉立牌合绿色农业生产合作社初获丰收的一年。全年共出售肥猪2355头,销售额219。78万元;销售饲料229。68万元;生产腊肉、香肠等卤制品5万斤,创利润80万元。生产皮蛋10万枚。共创产值504万元。还存栏公猪30头、生产母猪1781头,新培育的母猪每月可产仔猪800~1000头。预计2007年,可产仔猪和种猪13800头,出栏育肥猪10000头,可创产值1500~20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