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增加书签
已经汇报章节错误
第十二章周年庆典,三个获奖的新兵
时光如逝,日子一天天如水一般滑过。 梁峰的工作仍是炒菜,不炒菜时到配菜间帮忙切菜,或到主食上帮忙做花样。好在他嘴勤腿勤,人又有文化,接受能力颇快,像常用的几十种家常菜他已学会炒制,他的笔记本已记录了一百余种菜肴的烹制方法,主食上的一些品种如包包子,包饺子,馄饨、馅饼等,他也都学会了。老同志们已不像刚来时那样处处管着他们,他们已经可以放开手脚地单独干一些活了,食堂虽说工作单调枯燥,但也有它的好处,如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远离科里领导,没有那种地位之间的尊卑之争;也不像新兵连那样充满暴力,动则挨打受骂,这里的老兵对新兵说话既和气又礼貌,食堂里的人不发伙食费,但伙食花样丰富,又随便吃,梁峰他们就不必像买饭的战士们那样时刻担心因吃得太好,伙食费不够。当时有一句口头谣是这样说的:“一天吃一两,饿不死司务长; 一天吃一钱,饿不死炊事员。” 单顺平已经交卸了食堂的会计工作,因为杜会计探家回来了。他还在干他的保管工作,偶尔有空也来到主食或副食上帮帮忙。每天都有买面的、买粮的、买油的在找他,采购员购进物品需找他卸货验货,他时常脚下生风似地在三个仓库间跑来跑去,一会儿又耳朵上夹着一颗烟回到梁峰面前炫耀。葛小凯调走后,他又和梁峰粘得更紧了点。单顺平一有空就和梁峰炫耀他的高跟皮鞋,虽然科里三令五申说条令禁止男兵穿高跟鞋,改大裆裤为紧身裤,可人就有这种禀性,总觉得禁止的都是好的,好在食堂里的人外出时间少,离科领导又远,又是大家平常所敬畏的灶王爷,所以除食堂主任有时偶尔想起来咕唧两句外,并没有人来多管这事。单顺平,除了和葛小凯一起买了一双高跟鞋外,还一起改了一条冬装裤。梁峰听到他的炫耀,没表示什么态度。他探知单顺平帮葛小凯调动了工作的内幕后,甚至怀疑单顺平的皮鞋也是葛小凯送给他的贿赂品。 李荣这一段进步也挺快。他是搞主食的,除了日常吃的馒头、花卷、果酱包、豆沙包、糖包、肉菜包以外,像蛋糕、面包、桃酥和麻花等星期六供应的点心,他也都学会了制作。点心一类的有规定好的配方,只要按比例下料,再掌握点烤制方法,就一切弄妥了,他的师傅李爱国也是山西人,是个老志愿兵,两人工作之余,拉些家常话,聊点老家的趣闻和轶事,心中颇为开心舒坦。李荣是个心计不多的人,虽然他们三个新兵中,他年龄最大。他说话是个直筒子,有些难听的话不会拐着弯说,该说不该说的都往外倒。性格有点驴脾气,遇事不会克制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爱发火。有时候还爱钻牛角尖,好在人老实,周围人等摸清了他的脾气后,也都谦让着他,他倒也觉得日子过得颇为顺心。 食堂主任郭宝珠是个很会抓基层的干部,新兵初来,他就动员他们要积极地工作,争取给大家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动员他们向团组织靠拢,梁峰、单顺平、李荣当兵才七八个月,郭主任就发展他们入了团,然后又鼓励他们写入党申请书,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向党组织靠拢,这样的不停地分阶段引导鼓劲,使他们像驯兽员棒下能经常得到美食的小兽、干劲始终鼓得足足的。 提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下食堂里其他的几个老同志,四个志愿兵中,除李爱国和会计杜丘已经结婚外,夏树启和杨国泰尚是光棍一条,杨国泰尚年轻,刚转了志愿兵,不在乎;夏树启可就不行了,他年龄已经二十七岁,是一个有十年兵龄的老兵。据熟悉他的情况的李爱国谈,他是个典型的一根筋,家在农村,一穷二白,无职无权,却非城里的姑娘不找,为此,他慢慢熬成了光棍的头儿。单顺平会打麻将,他说麻将中的一条又叫“幺鸡”,称夏班长为“幺鸡”;梁峰说,他是副班长,食堂光棍里边的头子,应该称“光棍司令”,简称“司令”。不过这些都是私下里说说,作为新兵,他们可不敢跟老同志开这么大的玩笑。 除了以上这些人外,食堂里还有一批二年兵,这就是范红光、贺长林和杨万喜三个四川兵与山东兵高亲民。三个四川兵都是一个城市来的,高宗民来自山东农村。 据梁峰的观察:总的来说食堂里的两位主管还是不错的,主任和老班长对待他们都像自己的兄弟,又像自己的孩子。食堂里经营搞得好,账上就有积累,有钱的领导也就好当。夏天一到,白糖、茶叶等降温消暑的东西早早就给发了下来,除此之外,隔三岔五地发些西瓜、甜瓜、水果等各类吃食,到了秋季,苹果、梨上市,又时常采购些水果发给大家。黑白电视机坏了,马上买台大彩电换上;为方便战士们洗衣服,食堂又买了一台双桶洗衣机,真正解决了战士们作为单身汉生活上的一些难题。 梁峰的家境不太好,他通过了解,知道单顺平和李荣也比自己好不到哪儿去,如今来到部队,碰到了这么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都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紧紧抓住,不能放弃,一定要干出成绩,干出名堂,最不济转个志愿兵,吃上皇粮,回去也好有个工作。 梁峰从葛小凯调动上,悟出了一个道理,除了干好工作,与当权者搞好关系至关重要。他把重点选到了副科长赵坤身上,为此,他和临时工李合群不停地套近乎,把关系处得好好的,并抽合适的机会到赵科长家去了两趟,第一趟拿了些香蕉,第二趟把自己发的一箱小白梨扛了过去。有一次,赵坤的母亲从老家来探望儿子病倒了,梁峰从李合群处听到消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赵副科长知道后非常感激。 每次去赵科长家,他和他妻子都很亲热,使梁峰像回到了家一样,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还亲切地问自己的情况,勉励自己好好干,争取干出成绩来。每次回来,都让他激动不已,兴奋好几天。 冬天随着核桃树的最后一个落叶悄然来临,大白菜入了窖,人也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夜里连刮了几阵西北风,院里的树枝都变成了光秃秃的,草坪里的草由金黄色转成了灰黄,有几处变作焦黑,那是行政科清理枯枝败叶时烧火所致,浓黑的云像一团团破絮倒悬在城市的上空,冷风呼啦啦扫动着满地的枯叶纸屑,处处显出冬天一种凄冷的景象。 转眼到了十二月中旬,一年一度的总结将要开始,在班务会上,由郭宝珠主任对食堂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口头总结,李班长对食堂业务工作进行了补充。在他们的总结中,对新来的三个新兵一年来的工作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中两人重点提到了单顺平的工作,说他除了管好仓库,还干过会计工作,又积极参加食堂里的各项伙食制作,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以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事迹显著,精神可嘉。 领导发言过后,食堂举行先进评比,采用公开投票的方式。评比前,主任提议,几个老同志虽然工作做了不少,成绩也很显著,但已功成名就,过去曾多次立功受奖,这次是否发扬点风格。几个志愿兵纷纷表示,情愿不参加评比。于是评票开始,出乎意料的是,单顺平他们三个新兵成了这次评奖的重点。评比结束,当众唱票,单顺平得票较多,梁峰和李荣并列第二,其他由上年度老兵范红光、贺长林获得,于是食堂上报科里,单顺平为先进战士,其余为书面嘉奖。事后,郭宝珠以团支部书记的身份找到梁峰,让他以自己一年来的切身体会,写一篇演讲稿,到时候在全科大会上代表新兵发言。 这点事搁梁峰身上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晚饭后梁峰伏在案前,只一个小时,一篇以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感受为主题的,充满豪壮感情的《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的讲话稿便完成了。次日交郭主任过目后,赞颂不已,他嘱咐道:“听到主持人点名再上台,不要紧张,不要激动,发言声音要亮,吐字要清,动作要干脆利落!”梁峰点了点头,暗暗记在心头。 科里开会那天,也是他们几个新兵最风光的一天。 会议选在一号院新落成的司令部食堂会议厅举行,陈设豪华的会议厅内,全科百十号人聚集在一起,人头攒动,颇为热闹。科长在一片掌声中登上了主席台,一边坐有副科长,一边是助理员。郭宝珠主任把一大摞奖状、奖品和证书搬到了主席台的一侧。会议由副科长赵坤主持。 首先是科长讲话,科长邸龙在对一年来的工作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后,对于全科获奖的人员名单进行宣读,然后是副科长赵坤讲话,照例是对获奖者进行祝贺,最后又讲了些勉励的话;最后赵副科长以主持人的身份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道:“下边请获奖战士代表梁峰上台发言,大家鼓掌欢迎。”台下响起哗哗啦啦的掌声。 梁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压抑住自己内心不断涌起的紧张和激动,正了正军帽,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走到了主席台,在话筒前,先给主席台上的首长敬了个礼,又给下边的听众席敬了个礼,便拿着讲稿以洪亮的嗓音用普通话念开了。 “在我们几个新兵分到三号院食堂的第一天,食堂主任郭宝珠同志就教育我们,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那天起,我就下定了决心,要立足三尺灶台,不怕脏、不怕累,勤学苦练炊事技术,力争把本职工作作好!” ……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我干出了一点成绩,也学到了不少的炊事技术。这其中有自己的付出,而更多的是组织的关怀。当然,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再接再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我们决定,把青春献给炊事工作,献给后勤事业,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梁峰的发言干脆利落,一气呵成,话讲完后,余音还在各位听众的耳旁回响。梁峰讲完话后,双足并拢,给台上的首长和台下的听众各敬了一个军礼后,健步走下了主席台,瞬间,身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一老志愿后在台下感叹道:“一听发言就知道人家工作干的不错。嘉奖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呀。”军需科负责政工和宣传的女助理员崔淑馨把梁峰的讲稿要了回去,说准备送部里办的内部杂志上发表。 开完表彰会,梁峰、单顺平、李荣拿着各自获得的奖品结伴回家。单顺平因为心中激动,路上说话特别的多,梁峰相比倒有点沉闷,他在想心事。一年来虽然工作没有少做,力没少出,但奖项还是比单顺平低了一个档次,他心中有些不平衡。他认为这些所谓的评奖,看似公平,实则不然。既然是大家投票,除了有工作因素外,还要看个人的人缘,人缘不好,工作再好,人家不评你也是枉然。单顺平这次之所以得高奖项,这和他手握食堂仓库的钥匙有关,食堂内部, 上至食堂主任、下至新兵,谁来个老乡战友什么的,想拿瓶啤酒汽水,不过单顺平的手是不行的。这就是人缘,梁峰回过头来一想,心头又释然了,自己虽然没能拿到最高奖,但自己通过自己的演讲在全科人员心目中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有许多的老兵,默默地干到退伍科长见面还叫不上他的姓名,自己才一年的新兵蛋子,如今已在科里成了响当当的名人,这不是一种最大的庆幸又是什么呢? |